邵阳日报讯 (记者 刘敏 通讯员 姚罡 肖红梅) 6月28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成功为一名出生仅7天体重不足3000克的新生儿开展了CT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造影成像。据了解,这是目前邵阳地区首例年龄最小、体重最轻接受CT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造影成像的患者,标志着该院放射科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走在了邵阳地区前沿。
这名新生儿因皮肤黄染住院,经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内多发门静脉肝静脉瘘,为进一步确诊,需要做CT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肝脏门静脉肝静脉瘘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很罕见,而该检查的难度在于患者是一个新生儿。常规的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检查必须依靠高压注射器才能完成,而患儿血管非常细,用高压注射器及配套留置针给药会有血管破裂的风险,可能导致检查失败;若不用,改手推注射器给药,相对患儿来说风险较小,但是扫描出来的图像效果不符合CT后处理要求,亦会导致检查失败。
针对这种情况,放射科主任唐勇军召集当班主管技师张叶及主治医生王洁进行检查前会诊讨论决定,将配套留置针改用小儿型留置针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可以降低血管破裂风险。考虑到患儿不能表达不适感,医师需全程守护。张叶调好各种参数,用小儿留置针于患者右肘静脉给药后进行扫描。
扫描结束的一瞬间,患儿突然哇哇大哭,此刻大家的心悬在了喉咙里,在场的医务人员冲上去查看患儿情况,确定患儿呼吸心跳正常,肘静脉处无肿胀,医生马上取下高压注射器连接管,继续延迟观察30分钟后未出现CT血管造影成像后的不良反应,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唐勇军介绍,门静脉血管造影(简称CTV)在医学上又叫非创伤性静脉血管成像,该技术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对血管病变,先天性血管变异显示有重要价值。自2013年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开展CT血管成像技术以来,该技术日臻成熟,全身各部位CTA、CTV已成为科室的常规检查。该例新生儿成像技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放射科CT血管造影技术向新生儿领域有了更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