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站上三尺讲台至今,谢芬已经担任了15年班主任工作。不论是之前在市第五中学任教,还是如今调入市第十五中学工作,她都是用女性特有的爱去温暖学生、感染学生、关爱学生,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充实与快乐,洒下一路汗水,留下一路欢歌。
用爱心感染学生
作为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感情深,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工作也才能做到极致。
多年来,谢芬经常利用课后、午休、放学后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次晨读,一个平时比较乖巧的女生趴在桌上,眼圈红肿。谢芬马上在午休时喊她到办公室一起吃饭,了解到她父母最近关系不和,让她很无助。谢芬与她仔细分析了父母的问题,并对她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剖析,鼓励她从家庭的矛盾中走出来,专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之后,谢芬又分别与她的父母进行沟通,希望他们尽量避免因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学习。慢慢地,这名女生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还考上了省示范高中。
还有一名学生,父母身体不好,家里经济条件较差,谢芬总是尽量帮他申请减免一部分学杂费。这个男孩有些偏科,数学很好,英语却比较差,谢芬便主动提出帮他免费单独辅导。临毕业时,他父亲重病,考试要用到的计算器都拖了很久没有买。谢芬又偷偷地帮他买了,放到他的桌上,并对他说是他妈妈送过来的。看到他脸上的笑容,谢芬十分欣慰。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班级管理中,谢芬坚持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她把班上的每件小事都进行了量化,大到整个班级的统筹管理,小到管好一扇窗户、一个讲台,都分配给了每一名学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精神。
在学习上,谢芬组织开展了学习小组以及“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制定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优胜、行为规范、卫生纪律评比等制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这些举措,也让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六星班级”“文明班级”荣誉称号。
寻找教育的最好契机
谢芬坚信:老师的一席话、一个举动也许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她一直细心观察学生,寻找教育的最好契机,努力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
她任教的班上有一名插班进来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不能融入新的班级,产生了自卑心理,并向家长表达了辍学的意愿。了解到这个情况,谢芬一直偷偷观察他,发现他特别爱劳动,搞卫生时总是默默一个人做着扫尾工作,从不喊累。在一次班会课上,谢芬大大地表扬了他,他十分开心。慢慢地,他的心结开始逐渐打开,对于学习也开始有了新的动力和目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劲头变足了,更乐于与同学交往。
面对未来,谢芬直言:“我会继续用爱的阳光和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有爱的环境中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