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邵对监测预警广播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
省司法厅调研我市基层司法工作
省督导组来邵调研指导疫情防控
扶贫路上“三顾茅庐”
压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安全度汛
紧锣密鼓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绥宁县启动暴雨红色预警
评选“五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全面推进“扫黄打非”站点建设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路上“三顾茅庐”

邵阳日报记者 马剑敏
 

在雪峰山腹部地带,沿着公路驰入大山深处的洞口县大屋瑶族乡青山村,两侧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随风摇曳,阵阵竹叶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在我们这,竹子以前烂在山里都没人要,现在可是宝。”国网邵阳供电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覃伟军说。

从没人要到变成宝,源于村里建成的竹炭加工厂。5月8日,在青山村的众鑫竹炭加工厂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作业,熊熊炉火正旺。这里生产出来的竹炭和竹油,远销韩国。

青山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213户100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6户341人。2018年3月底,调整由国网邵阳供电公司为驻村帮扶单位。覃伟军依然记得刚到村子里的情形:“村里缺水,没手机信号,进村的路是一条仅3.5米宽年久失修的路。村民普遍贫穷,村里无集体收入、无产业经济。”青山村的状况,让驻村工作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缺资金、缺主导产业。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付乐智认识到,青山村要实现持续增收致富,巩固扶贫成果,只有发展产业。

在青山村,有一段扶贫工作队“三顾茅庐”的佳话。

覃伟军和付乐智看到漫山遍野的竹林,却没有利用,感到可惜。经过打听,他们把目光盯上了在广州开外贸公司的村里人易图吉。

“易总,你是青山村人,村里要发展,没点产业怎么行?你看山里竹子这么多,能不能在村里办个加工厂利用起来?”2018年底,覃伟军和付乐智带着工作队,“逮”到了回乡的易图吉,邀请他回家办厂,搞竹加工。

“我们山里人要想富起来,没得产业支撑,那就是一句空话。”易图吉非常认同覃伟军的话,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自己不熟悉这个行业,并且山里成本高。”易图吉考虑到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成本等风险,拒绝了。但覃伟军没有灰心,2019年初,回家过年的易图吉又被工作队找上门来。“易总,回来吧,我们给你提供支持。村里也入股,利益风险同担,按股分红。”易图吉有些心动了,但他提出,要把工厂建在不远的山门镇或者县城。覃伟军觉得这样不行,坚持工厂一定要开在村里,选址问题成了双方反复讨论话题。覃伟军坚持自己的意见:“建在山外虽然运输成本低了,但是收购成本也高了。”

2019年5月,覃伟军和工作队再次找到易图吉,帮他分析市场前景、产地优势等,易图吉终于下定决心,回村建厂。经过协商,确定村委会以10万元资金入股加工厂,占股20%,加工厂占股80%,双方利益风险共担,按股分红,村里所得收入则为集体经济收入。“既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又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覃伟军觉得这是共赢。

2019年7月,竹炭加工厂正式成立并投产,生产竹炭和提炼竹油。易图吉利用多年做外贸积累的人脉资源,跟韩国一家收购商签订了每月销售竹炭30吨的销售合同。2019年他们的销售额就达40万元。今年初,受疫情影响,产品出口受限,加工厂一度处于停工停产状态。覃伟军和付乐智带着工作队主动上门与易图吉沟通交流,鼓励其拓宽国内市场,将竹炭粉碎装包,做成去味包,销往各大超市,并通过网上微店销售。目前加工厂已同浙江韩信外贸公司、怀化步步高超市达成合作协议,加工厂已全面复工复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