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4月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文通报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结果,我市在一类市州中综合评价为“好”,荣列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市州,同时综合评价为“好”、荣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的还有市辖7个县市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好”字,标志着邵阳脱贫攻坚事业的华丽转身,浓缩了邵阳脱贫攻坚当前良好局面的来之不易!过去几年,我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邵阳实际紧密结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真抓实干,终于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即将实现的时刻,站到了全省前列!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脱贫攻坚一线,解读邵阳脱贫攻坚获得全省先进的“密码”。即日起,以系列报道的方式,充分展现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减贫战役中,全市干群勠力同心、战贫制胜的艰辛历程和非凡战绩。
邵阳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到“十二五”期末,我市还有8个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其中3个还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16.58%。邵阳贫困人口之多、脱贫任务之重,时刻牵动着省市各级领导的心。为打赢这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役,市委、市政府毅然决然,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吹响了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的集结号。到今年初,全市累计脱贫出列1074个村,减少贫困人口11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1%,如期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尽锐出战 构建高标准“大扶贫”格局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部署和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所有力量、所有工作、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确保尽锐出战,以“军令如山”的执行力和“昼夜兼程”的务实作风,聚力攻坚“贫穷”这一硬骨头,“挂图作战”、决战决胜。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从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脱贫攻坚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市一级成立由市委书记龚文密,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任组长的“双组长”扶贫领导小组,全市构建党政领导牵头抓,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抓,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坚持每月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两次以上,每年都要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县委书记调度会、扶贫领导小组调度会等会议,对脱贫攻坚进行安排部署、调度推进。
产业带动
筑牢“两不愁三保障”长远之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市委书记龚文密如是说。
对邵阳县油茶种植大户周根生来说,这更是生动的实践。当前,他承包经营的塘渡口镇塘坪村千亩油茶基地已进入丰产期。邵阳县1.3万亩油茶林遍布全县13个乡镇、36个村,7000余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护林协管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全县参与油茶产业的农民已达37万人,其中贫困群众9万余人,通过聚焦靶心,精准施策,我们找到了真正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邵阳县委书记蒋伟介绍道。
近年来,我市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长短结合、短期脱贫、长远致富”的思路,制订不同的“营养菜式”脱贫菜单,弥补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的“营养缺失”,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创造了“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邵阳模式”,并通过开展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打品牌、畅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犹如邵阳县的油茶产业,邵东药材、隆回金银花、新宁脐橙、新邵猕猴桃、绥宁南竹、洞口蜜橘、武冈卤菜、城步高山蔬菜等特色扶贫产业也流“金”淌“银”,逐步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全市“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199个龙头企业、2971个专业合作社、3510名种养大户和992个家庭农场与近20万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92个,带动7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就业扶贫、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交通扶贫等政策落实,筑牢了“两不愁三保障”基石。
合力攻坚
助力脱贫攻坚纵深推进
2897支驻村工作队,8万多名结对帮扶责任人,326家企业结对帮扶1293个村,“互联网+消费扶贫”……这些举措或行动的实施和开展,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党员干部的内在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力量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当中。
在扶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宝贵的扶贫资源是干部。近年来,我市驻村帮扶力量不断增强,从16个实力较强的市直单位增派了15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市县乡三级共派出2897支驻村工作队、88533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助力脱贫攻坚,做到所有贫困村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所有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开展企村结对帮扶行动,全市326家企业结对帮扶1293个村,投入帮扶资金18.84亿元,惠及贫困村群众19.5万人。全面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新增爱心人士注册34.73万人,超过省定指导性任务13.73万人,全省排名第二。扎实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全市共对接帮扶18.31万次,帮扶资金1197.89万元,对接帮扶次数全省排名第二。消费扶贫也稳步推进,我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互联网”,建成运行“消费扶贫信息港”网络信息平台,设置消费扶贫微信公众号,基本实现电商扶贫全覆盖。同时,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新邵县的“公德教育”、武冈市的“一述双评”、绥宁县的“群众院落会”、新宁县的“劳务经纪人”、隆回县的“爱心改变面貌”邵阳经验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一批扶贫先进单位和最美扶贫人物得到表彰,城步苗族自治县杨淑亭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4月,春光正好,和煦阳光照耀下的宝庆大地正酝酿着一个生意葱茏、活力蓬勃的春天。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一幅幅脱贫攻坚的壮美画卷令人振奋。
正如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黎仁寅所说,“邵阳坚持尽锐出战,坚持响鼓重锤,近年来攻坚打法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脱贫成效显著。邵阳的系列做法经验在全省推广借鉴,整体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坚信邵阳市只要保持现有态势节奏,一鼓作气发扬‘宝古佬’精神,完善健全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收官之战一定会精彩圆满,一定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