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六岭书林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夫夷水长情更长
邵阳文艺战“疫”显担当
善于攀附的贾雨村
新宁籍作家肖凌之新书 《人生如字》出版发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象记
夫夷水长情更长
——回忆我与黄连德先生在邵阳的日子
邓 杰
 

第一次认识黄连德兄长,是在夫夷水畔,时间是1985年7月。那时候,大学毕业的我,刚刚分配到了邵阳县文化馆担任文学创作专干。一天傍晚,我到文化馆附近的夫夷水边散步,刚走几步,迎面走过来时任县委宣传部领导的您。邂逅的那一刻,我就自报家门:“我是邓杰哩!”二十来岁的我意气风发,毫无忌讳,口气中不泛年少的张狂。但是您没有介意,微笑着,伸过来一双宽厚而温暖的手,拥抱着我,拳拳地说:“杰夫子,欢迎你回来振兴家乡文学事业。”

文化馆是一个业务单位,凭的是业务成果吃饭,所以一上班我就夜以继日地开始了创作。因为同住一个院子,好几个深夜里,您总是悄然来到我的小屋里与我短喧几句,或给我以勖勉,或给我以方向。令我羡慕的是您那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和惊人的记忆,谈吐中您博引唐诗,皆出口成章,广吟宋词,皆娓娓道来。难忘的是,工作不到一年的我,碰上了全县行政单位师范院校类毕业生必须归队执教的“运动”,经过确认,我也是其中之一。当时我沮丧极了,郁闷极了,然而,当“归队”的名单正式宣布后,我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不在其中,这让我感到如释重负。后来我才知道,是惜才爱才的您向上级领导拼命担保,且力排众议,才让我继续留在文学创作这个岗位上。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必须咬牙图强,如果不在创作上拼出一番成绩,那第一个对不起的人就是您啊!

令我愉悦的是,那个时期我们同时都在创作散文,因为心有灵犀而心更知,因为心心相印而心更近,所以我们在散文上交流切磋的话题总是如夫夷水一样滔滔不绝。有一次,您在我的一篇题为《早春》的散文稿里看到“山民们抓青苔把山都抓肿了”后欣喜地说:这个“肿”字用得太绝了,把整篇文章都激活了!然后建议我将这篇散文投给《湖南日报》,我照您的意见投了,没想到一周后就发表在《湖南日报》“湘江副刊”了。

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前方即使岀现一点点萤火,也会给摸索者带来无穷的希望——对于我来说,能受到您如此至暖至贴的关怀,真是幸莫大焉!所以我常对文友们说,我在县文化馆工作的那几年,是我人生中度过的最温暖而又最幸福的时光。湘西南红丘陵山水丰腴而多情,红丘陵汉子朴实而倔犟,好几次您暗示我从地域文化入手,挖掘红丘陵人自强不息的题材。这个建议让我的散文创作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散文》杂志头条发表了我的散文《红丘陵男人,我的祖辈》!更难忘的是,几个月后我的散文《红丘陵女人》在北京征文获奖,让我有机会借调到北京《中国青年》杂志工作。从此,我离开了文化馆,也离开了夫夷水畔那条我们常常散步的小路。记得临行前的那个夜晚,我向您辞行,您邀我到夫夷水边散步。您以兄长的口气对我说,杰老弟,恭喜你有机会闯京城,无论怎样的结果,都是一种难得的经历,都是一种珍贵的记忆。

在塘渡口工作三年多,您那宽厚而温暖的胸怀,关照着我,也关照着邵阳县一大批文学新人,使其脱颖而出……

让我荣幸之至的是,参加工作35年,时空并没有阻隔我们交往,并没有阻隔我们与日俱增的情谊。无论北漂京城,还是南下羊城,无论是折回邵阳,还是定居长沙,我们或匆匆晤见,浅饮几盅,或相约茶亭,清水煮诗。我们长叙短聊的,更多的是昔日塘渡口那些值得纪念的岁月,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情谊。去年秋天,您来长沙了,您把出版的散文作品集《白水清溪》以及与三位同学合著的《霞山四友》也带到长沙来了!激动的我特意邀请您与嫂子相聚田园牧鸽餐厅,同时将在长沙工作的作家张建安、黎仁寅等约来作陪。当您把一本本含着浓郁墨香的新书签名赠送给我们时,我们无不为您辛勤躬耕出来的成果感到骄傲。然而,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开心的相聚,竟然是您与我们的诀别!

3月1日早晨,一打开手机,看到您逝世的噩耗时,惊愕而悲伤的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嫂子亲手发来的微信讣告啊!连德兄长啊,您就这样匆匆走了,以后有谁来与我一起分享这方红丘陵山水对我们心灵的滋润和惠泽?又有谁来与我一起歌泣这方红丘陵山水的毓秀与逶迤呢?

(邓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餐饮文化大师,湖南湘满园文化传媒有些公司董事长)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