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要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
2月17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市州委书记专题视频会议上,就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作出了抢抓“八大机遇”的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下的政策机遇、项目建设机遇、金融支持机遇、稳定就业机遇、招商引资机遇、产品认证机遇、外贸出口机遇、涉及到公共卫生医疗相关产业发展机遇,我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迅速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市抢抓‘八大机遇’系列报道”,全面呈现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打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仗”的火热场景。
“第一是政策机遇。当前处在防疫的关键期,也是政策窗口期。大家要深入研究,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对接和衔接,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第二是项目建设机遇。疫情过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好。”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全省市州委书记视频会议上提出。
方向已经明确,方法已然明晰。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市迅速行动,一丝不苟把抓落实的工作抓早抓实抓细。
“在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当前主要是抓好复工复产工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市发改委主任张顺华说道。
当前,全市共申报3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其中前2批共有13个项目获得国家支持。第3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申报中,全市共有50个项目通过省发改委和国家发改委初审,项目总投资178.52亿元,申报债券资金71.05亿元。对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再贷款申报,全市已申报项目两批共128个,申请信贷资金21.81亿元,已通过省发改委初审报国家发改委的有18个,申请信贷资金5.61亿元,目前正在申报第三批71个项目。同时,我市在农业和农村、社会公益服务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补短板领域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特色小镇等领域,分口径共申报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2个,申报资金16.07亿元。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突出工作重点,把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市本级102个重点项目(含跨区项目)和8个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2月份所有续建项目全部开工,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60%以上;抓好“十三五”规划未开工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的推进力度,如邵永高铁、城龙高速、犬木塘水库等,全力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二是加强资金申报。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支持笼子。积极争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信贷资金,加强向国、省发改委项目申报力度,加强对接金融机构,帮助企业用好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特别是加大老旧小区改造、“135”工程升级版、医疗预防体系和与疫情相关医药医疗设备生产等项目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的争取力度。三是积极谋划项目。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治、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政策,谋划一批新的重大项目,为下一步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奠定基础。
“我们在疫情防控上与时间赛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推动全市稳步复工复产复业复市,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起好步。”张顺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呈现积极向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截至2月25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561家,复工复产1436家。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96个,169个续建项目已复工145个,127个新建项目已开工64个。全市90个“135”工程升级版建设项目,19个竣工投产项目复产率100%,71个在建项目复工率达92%。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7个已开工。11个省“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目前续建的9个项目已开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