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在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心保障用工,吹响复工“集结号”;真心解决难题,回应企业“应急哨”;尽心创造条件,齐鸣发展“协奏曲”,收到明显成效。截至2月19日,该县园区复工复产企业已达58家,复工复产率达88%。
全心保障用工,吹响复工“集结号”
2月5日,绥宁县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春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正式吹响企业复工复产“集结号”。此后,该县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组织督促企业复工复产。
开展“县级干部包企服务月”活动。自2月初开始,该县每个规模企业按照“三个一”派驻援企工作组,即一名县级领导带队、一名科局长包企、一支驻企防疫联络员队伍,分头到联系企业现场办公,重点就员工招聘等要素保障积极协调,与企业共商制订“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目前,已开展包企服务3轮,下企业389场次,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76个。
开展“疫情防控企业行”集中采访活动。组织县内新闻媒体对拟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全流程展示,企业负责人现场承诺,园区负责人当场“背书”,全媒体推进,打消群众顾虑。
开展“送岗位、送人员、送政策”活动。该县人社局提前入企业摸底,弄清人力资源需求,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各乡镇依托劳务经纪人,以村为单位组织“招工小分队”入户宣传发动,实现企业和求职对象岗位信息精准对接。按照“乡镇初筛、平台匹配、企业精选”原则,对应聘者进行分门别类,由各乡镇分企业分批次送人员直接到企业开展现场面试,确保人岗相适。同时,出台奖励补贴政策,对介绍劳动力成功就业的给予推荐人100元/人的奖励,对稳岗6个月以上的发放推荐人3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贴,疫情期间按照企业新招人数并稳岗1个月以上的给予企业2000元/人的补贴。因产业链影响不能立即开工的,企业与应聘人员签订预招工协议,正式上岗3个月内,加发1500元待岗培训工资。截至2月19日,该县复工企业复工人员达4542人,人员返岗率42%;各县域企业共提供急需岗位2252个,各级各部门为企业推荐有就业意向的劳动力2568人,通过企业面试达成初步就业协议1140人。
真心解决难题,回应企业“应急哨”
该县根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对一”回应。
积极解决“融资难”问题。县政府设立1000万元纾困特殊基金,政府、企业、银行三方联动,贷款使用和资金回笼封闭运行,为企业提供一年期免抵押过渡性贷款,已为企业融资1910万元。
高效解决“转产难”问题。位于绥宁县城的绿洲惠康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县委书记先后五次到该公司现场办公,积极协调该公司新上医用防护物资生产线,协调解决660万元贷款,并帮助协调解决生产设备、厂区布局、原材料采购等难题。该企业2月底防护服可投产,日产量可达6000件以上;3月初4条口罩生产线可投产,日产量将达25万个。
积极解决“防护难”问题。该县共为园区企业调配防控物资5批次,为企业免费配送酒精122瓶、电子测温仪40支、手套602双、一次性口罩33920个、KN95口罩688个、消毒水3965公斤,确保企业开工和正常运行具备疫情防控必备条件。同时,鼓励企业自行采购一次性防护口罩,对复工复产的工业企业按每人每天2元的标准给予口罩补贴。
尽心创造条件,齐鸣发展“协奏曲”
给予政策支持。2月10日,该县下发了《绥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九项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包企服务、物资保障、援企稳岗、减免租金、减免税费、延期缴保、金融支持、运力保障、生活保障等九项措施。
开通临时公交。由园区统筹,组织承运企业开通包车班线,根据企业作息安排,随时满足员工上下班需要。
改善食宿条件。园区引进社会化团队,开展社会化供餐服务,按照分班分餐要求,按人头统一打包供应配餐。筹建园区企业员工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完善集体宿舍、健身、娱乐设施。
与此同时,该县用心落实复工企业防控服务,严“排查”、勤“防护”、重“联防”,常响疫情“警示钟”,伴随着“两手硬”“两战赢”的阵阵鼓点,持续奏响复工复产“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