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双清区昭陵中学的杜柏龙老师为大家解读了生物学科的复习备考策略。本期,我们邀请双清区昭陵中学的范新文、邓飞艳老师为大家解读地理学科的复习备考策略。
据两位老师介绍,近两年的中考命题更侧重于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分析,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
为此,两位老师为学生的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立足教材、构建网络
初中阶段地理共四本教材,内容为四个部分:七年级包括地球与地图(10分)、世界地理(40分),八年级为中国地理(40分),此外还有湖南地理(10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在复习各个部分的时候要注重不同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即专题复习和练习,做到化零为整。通过夯实基础和背记关键知识,最终做到化整为零。
七年级的地球和地图部分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是难点。这部分的复习应注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立体感,并结合地图、动画影像演示、视频资料等方法理解相关地理概念,如经纬网的建立和定位、原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和意义)和规律(五带的划分)等,并进行相关练习训练,将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题目上去。
世界地理部分也是今后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的复习应注意几个特征:(1)区域性。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重点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差异和相互影响,如对东南亚、巴西、印度、中东等国家的学习;(2)综合性。要初步理解自然环境要素(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湖泊(水资源)、土壤、资源)之间、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社会经济要素(人口、文化、城市、交通、经济水平(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商业、旅游业)、科技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将这两大要素运用到具体的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中去。
八年级中国地理部分的复习,着重于我国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社会环境特征的学习,以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征。复习中,学生首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背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加深记忆提升能力;其次,应以地图为纲,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归纳学习区域地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的方法,各个击破,并熟记于心。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与范围(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2.地形地势特征;3.气候特征;4.河流湖泊分布特征;5.土壤;6.自然资源分布特征。此外,复习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能说出他们的自然环境特征之间以及和人文社会发展、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湖南地理部分以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为主,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相关地图,了解并熟记湖南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社会经济特征,了解湖南省的发展规划。
二、读图识图、以图为基
每一个部分的复习,学生们都要学着去吃透一幅地图,通过读图、识图、图文并茂来识记相应知识点,通过练图、析图、画图来活用知识点,熟能生巧,加深记忆,做到能通过读一幅图把图中所获取的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总结出规律、方法,从而通过“图”这一点,来带动整个知识体系,达到以点带面、化整为零、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学生们一定要去画一画相关地图,通过画图的过程,提高读图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三、关注热点,强化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内容很多来自于当下的重要时事,这也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学生们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在实际中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如当下肆虐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可以从地理角度来思考一下武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又如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地理角度来看,有哪些因素助力了此次澳洲历史上最大的森林大火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