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舒建平) 1月7日,市第二人民医院首例脑出血“定向软通道手术”成功完成,不仅挽救了一名危重病人的生命,而且对患者脑部的破坏和干扰少,患者的肢体和语言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
屈大爷今年78岁,1月4日突然意识不清,立即被送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检查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十分危重。1月6日,转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头颅CT显示,屈大爷左侧颞岛叶及外囊区脑出血,出血量不断增加,达70ml左右。根据屈大爷的病情及检查结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兼ICU主任王富强决定为他做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但其家人觉得屈大爷年龄大了,手术风险很大,不愿意做。经讨论评估并征得家属同意后,王富强决定采用“定向软通道技术”,为患者实施微创精准穿刺手术。
1月7日晚,在CT的精准定位下,王富强在患者的左侧颞顶部切一个约2厘米的切口,在切口中心部位钻了一个小孔,将一次性脑外引流器颅内端置入硬脑膜下,引流血肿,降低颅内压,整个手术过程约30分钟。术后,屈大爷被送入ICU监护治疗。经过CT复查,屈大爷颅内的血肿已经基本消失,神志清醒后,四肢可以通过大脑的指挥做各种动作。
1月13日,屈大爷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这次脑出血微创精准穿刺引流技术,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次大胆探索,它的成功,降低了此类患者死亡率,并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存活质量。
很多病人及家属一听到“脑出血”就认为,只有大型开颅手术才可能有挽救机会。而随着医学不断的探索和进步,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的开颅手术到如今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手术、血管内介入手术,从简易立体定位到精确三维定位,从硬通道到定向软通道。
王富强介绍,微创软通道手术的核心材料是一根软管,它取代了原来的硬钢管,故名“软通道”。医生在手术中,用一根柔软的硅胶管,在CT的定位下穿透颅骨直达脑出血部位,引流排出积血。这项新技术的好处在于用独创简化的方体快速画线定位方法对颅内血肿进行科学的三维定位,从而提高了血肿靶点定位穿刺的准确性和血肿吸引清除的成功率,并具有创伤小、血肿减小迅速、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少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