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2019年,我市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年累计引进签约项目126个,总投资达686.44亿元。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区域合作,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如今的宝庆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热潮,越来越浓的是创业兴业的氛围。
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许红梅介绍:“我市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部署,聚焦市委、市政府建设‘二中心一枢纽’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搭建合作平台,按下发展“快捷键”
我市积极搭建和发挥平台招商引资作用,以更加务实的招商方式,让更多人认识邵阳、认可邵阳,让资本和要素汇集邵阳、发展邵阳。
为了使招商更精准、更有实效,我市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区域,以邵商为重点群体,先后150余次率队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上门招商,对重大项目随时跟踪、专门调度,与重要客商面对面洽谈,有针对性地拜访了中国电子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华侨城集团、华为公司、广药集团等100多家央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对接重点客商500余人。我市各级部门整合资源,成立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特种玻璃产业3个招商小分队,紧紧围绕彩虹特种玻璃引进电子信息上下游有实力的企业,围绕三一集团引进智能装备制造上下游知名企业,先后对接考察企业162家,成功引进杭州超滤奥科、鑫达精密、智能家居元器件、伟奇光电、金童华炜、煜烨光电、易高新能源等2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61.3亿元。
我市还积极开展经贸活动招商,先后组团参加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推介会、湖南显示功能材料产业招商推介会、第十一届中博会、第九届湘商大会等十余场经贸活动,并牵头举办承接浙江邵商产业回归对接会、邵商市场回归对接会、邵阳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推介会、湖南装备制造暨邵阳名优产品走进东盟投资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在省政府组织的“港洽周”期间,我市现场签约2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212.7亿元,引进市外资金208.9亿元。在省政协组织的“推进湘南湘西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全省成功签约60个产业项目,其中我市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208.68亿元,引进三一智能生态汽车工业城、东盟产业园、安迪生电子科技、创梦崀山数字文旅小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精准服务企业,做好做活外贸工作
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不仅能提升我市经济增长活力,还能推动“邵品出邵”、走向世界。我市商务部门注重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扶植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外贸经营主体出现指数型增长。截至2019年底,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600家,比上年同期净增192家;外贸经营方面,211家企业实现业绩破零,103家企业实现业绩倍增,其中东亿电气出口突破1亿美元。
我市全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全省“万企闯国际”行动,先后组织120多家企业参加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印尼箱包展、尼日利亚五金展等重点境内外展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特别是我市于去年11月底首次走出国门,组织66家企业在老挝成功举办湖南装备制造暨邵阳名优产品走进东盟经贸博览会,达成经贸合同6个,合作金额7300万美元。
为全力推动“三单”融资(无资产抵押担保融资、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我市举办出口业务培训班,为企业、银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全市78家外贸企业获得4.6亿余元担保贷款,受贷企业数和贷款总额居全省第二,有效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邵阳经开区、隆回、绥宁公共保税仓库已建成,正待海关批复,其他县市保税仓或出口监管仓建设也将完工。同时,邵阳海关业务配套设施、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中心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稳步推动保税改革,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
激活商贸流通,以消费促经济增长
深入推动商贸体制改革,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是我市强化经济发展重要载体建设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商贸流通载体“六个100工程”建设,全市推荐上报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项目6个、两型餐饮企业6个,加快推进步步高新天地等40余个商贸流通产业项目建设,促成邵阳海洋馆、大汉悦中心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设,香港铜锣湾广场、华湘商贸物流城等一批项目也在加紧推进中。
我市大力发展节日经济和会展经济,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食餐会、湖南农博会等国省展销活动,并成功举办农博会、“919邮乐购”、农产品对接会等6个大型会展活动,有力促进了城乡消费和精准扶贫。我市还积极推进“邵品出邵”,先后3次组织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产销对接活动,千方百计扩大邵阳优质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推进绿色流通创建工作,我市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增设绿色产品专区、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步步高邵东九亿店通过省级绿色商场评审,邵阳心联心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雨泉医药有限公司、邵阳市云新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两型”仓储示范企业。我市还拥有商务部示范企业1家、省级示范企业3家。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为我市绿色流通创建工作注入了力量之源。
我市还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去年绥宁县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市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9个,发展村级电子商务网点960个。2019年,预计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0亿元,同比增长30%。与此同时,市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暨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加紧建设,目前完成了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
为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净化市场消费环境,我市大力强化对成品油、汽车销售、再生资源、废旧物品回收和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全市成品油、典当、商业预付卡等行业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去年,全市共查处非法加油点29个、非法储油点(罐)40个、流动加油车22台,查获不合格油品44.5吨,罚款64.3万元。我市商务部门还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环境问题治理,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成品油行业监管,在营加油站全部完成地下油罐更新改造,责令3家加油站和1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停业整顿。此外,市商务部门协助公安部门破获涉案上千万元的劣质柴油销售案件,协助税务部门督促民营加油站补缴税款530万元,有效惩处、威慑了违法行为。
坚持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商务扶贫
我市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精准扶贫,鼓励电商企业对口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引导电商平台和企业利用“湖南电商扶贫小店”平台,拓宽我市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全面推介我市优质农产品。2019年,全市共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501个,农产品上行网络零售额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26%,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总人数超过7万人。
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对外劳务扶贫,向商务部、省商务厅争取外向型企业来邵招工,组织邵阳路桥公司、市对外劳务培训中心等企业招聘外派劳务人员,探索推广“新邵模式”,在乡镇村级建立联系站点,2019年,全市新增1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赴国外务工。我市还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工作,先后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50余期,培训3000多人次,对经过培训有就业意向的100%安排就业,并通过电商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走向全国,有效推动我市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鼓励消费扶贫,我市商务部门组织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和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代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农产品,帮助贫困家庭增产增收。同时,推动商务部组织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来邵采购农产品,并在商务部机关大院设立城步特产专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