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见识。
读《背影》,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阅《水浒传》,我感受到了人之情义:看《中庸》,我领悟到了人生大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三国演义》。那一段时间里,它几乎让我着迷,占据着我的大脑。一曲磅礴激昂的三国战歌,一个荡气回肠的英雄时代,或许是我对其爱不释手的原因吧。
《三国演义》生动地写出了三国由对立到统一的全过程,隐晦地表达了有谋者得天下这一思想。本应是一场王室崛起的胜利凯歌,却由于阿斗的不争气致使蜀国落败,晋国统一,让人恨曹惜蜀鄙吴啊。
桃园结义、败走华容道等等精彩故事让人沉浸其中;连环计、官渡之战让人拍案叫绝;单刀赴宴、刮骨疗伤让人惊心动魄,一个个故事在我脑袋里循环播放着,煽动着我的情绪。当中让我最难忘的便是七擒孟获了。当时诸葛亮举兵南下,准备平定中原,但由于北方曹操之乱让诸葛亮心中担忧,而南方又怕武力解决后患无穷,便采用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建议,打听到孟获被当地人所信服便打算争取孟获。
第一次擒孟获,蜀军故意败退,孟获勇猛却不善用兵,以为蜀军不敌便乘机追去,落入圈套,被诸葛亮生擒。孟获不服,仔细端详发现兵营里都是老弱残兵,便夸下海口,若放他离去第二次交战必赢蜀军。诸葛亮深知攻心之理便放他回去,且料定其晚上会奇袭,便设下埋伏。孟获回去后洋洋得意,三更带人劫营。结果蜀军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后来,孟获终于心服口服,对诸葛亮五体投地,归顺了蜀国。
诸葛亮之智、之忠、之勇让我崇拜无比,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推崇。五原之战后诸葛亮病死,让人无比遗憾,一代天骄的事迹,封进了那流传千古的史册供后人鉴赏。“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经典,伴我成长。
(指导老师:谭秀英 谢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