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遍地狼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以及两个版本的电视连续剧,到长篇小说《代号传奇》电影改编权已签约并即将开机,草根作家李晓敏凭着邵阳伢子惯有的霸蛮,硬是杀出了一条网络小说入围茅盾文学奖的传奇之路。
从作品看作家,侠肝义胆英雄梦
人们认识一个作家,首先是从作品开始。李晓敏一炮而红的作品是《遍地狼烟》,短短三个月占据各大门户网站的原创榜单,网络点击超过一亿次,被评为“迄今为止最好看的狙击手题材小说”。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作品里提到的“宝庆商号”,正是作家有意融入的邵阳元素。故事的主人公牧良逢,是一个有着邵阳伢子鲜明特色的少年英雄。他出身猎户人家,天生擅长枪支运用,枪法奇准,因开枪击伤欺压寡妇的国民党军官,踏上了与日寇厮杀的征途……历史的浩瀚烟云里,一群中国好男儿演绎了一部充满血性的抗战史诗。
李晓敏说,一个作家如果对自己的作品表示很满意了,要么就是已到达创作巅峰,没有办法突破了,要么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不停写作的他,每次看以前的作品,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这说明我在进步。”正因如此,有了更令他“稍满意些”的作品《代号传奇》。
《代号传奇》写的是一个不良少年成长蜕变为优秀军人的传奇故事。由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开拍。小说主人公路扬,一句“我也是宝庆的”交待了他是邵阳人。从他身上的确可以看到很多兼具家国情怀和侠义性格的邵阳伢子影子:从小跟着奶奶过孤苦日子的他经常打抱不平、快意江湖,靠拳头征服了全城的小混混。被父亲战友送入部队后,在探亲路上意外卷入一场追捕恐怖分子头目的行动中……经历了重重磨难和离奇的考验,路扬最后成长为一支神秘特种部队的领导者。
路扬不怕死、敢抗命,不受诱惑、敢出奇兵,与邪恶斗争不死不休,却总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自己的国家、亲人、战友更是舍得豁出一切。这个人物和牧良逢一样,融入了李晓敏的价值观、情感倾向。而在邵阳这块民风彪悍、重情尚义的土地,出这样个性的英雄实在不奇怪。
从经历看作家,凌霜斗雪腊梅香
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更能让人读懂作品里的人文精神。少年时期的苦难,让李晓敏一直在负重前行。翻阅他的人生,是宝古佬的情义之重和坚韧不拔,把点点岁月串成了闪闪珠光。
李晓敏出生于邵阳县五峰铺镇一个叫大户的地方,八九岁时和三个妹妹跟着父母到了岳阳。家里在屈原农场承包了大片土地种甘蔗,闲时经商。他小小年纪便要下地帮忙。背井离乡苦、繁重劳动苦、家境贫穷苦,让幼小的他时常感到卑微,想逃避却逃不了,只有在书籍中愉悦自己,在文章中寄托梦想。十四五岁时,因为家境变故、父母投资惨败,母亲选择轻生离世。母亲的离去成了他内心最大的伤痛。
李晓敏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初三时第一次投稿,就在西安一家少年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第一场雪》。高中毕业之后他没有再读书,到广西文学院培训了一年。“班主任老师是个很好的老教授,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老教授对他初显的才华极为赏识,曾在班会上毫不避讳地说,班上如果会出作家,第一个就是李晓敏。
李晓敏曾一面摆书摊一面写作,半工半读地圆他的文学梦。后来,他到深圳一家杂志社应聘成功,当上了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不想自己的写作不纯粹,辞去杂志社的工作后,他凭着给各大报刊杂志写稿,每年已能拿到一二十万元的稿费。
然而,作为自由撰稿人,在多次经历出于商业目的写作后,李晓敏发现“为钱写作是痛苦的”,甚至不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署名。回望自己的作家梦,他决定离开那个喧闹而浮躁的氛围。2007年,李晓敏踏上了回邵阳的班车,半路上被永州夜雨中的宁静和文化气息所吸引,临时起意在这座并无亲朋好友的城市驻留。租房、买房,自由撰稿再到一家报社入职,直到有一天看到在网上很火的小说,他说出一句“我也能写”,便下定决心,辞了职,关门写网络小说。这便有了出手不凡的《遍地狼烟》。
自称面对“长枪大炮”就不自在的李晓敏,拒绝了不少可以“名利双收”的机会。因为他最喜欢的还是安静地写作,“别人不需要知道我是谁,只要喜欢我的作品就行了”。
李晓敏坚守着写作的纯粹,正如他坚守自己的情怀。多年来,他委托朋友给母亲扫墓,自己却不敢回去。“我不是不爱母亲,只是不敢面对故地里一草一木勾起的撕心裂肺。”2013年,他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和同学吃夜宵时聊起此事。为了帮他打开心结,12个好心的同学开了4台车,陪同他来到了母亲的坟前。在物是人非的环境里,他终于和20年前的那个无助的悲怆少年握手言和了。
事实上,李晓敏能创作出牧良逢、路扬这样能护家卫国、情义两全的英雄男儿,也是他在对自我进行疗愈。疗愈对母亲的“爱之深、痛之切”,疗愈当年不够强大的自己,疗愈漂泊多年的游子心。当然,他也同时疗愈了更多有着英雄梦未圆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