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介绍
堡面前乡地处邵东市东南边陲,与衡阳市青山乡毗邻,距邵东市城区54公里,辖10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人口17800人。该乡有省级贫困村6个,贫困户436户1207人。近年来,堡面前乡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实落细扶贫政策,成效显著。目前,该乡6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出列,378户108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71%。
没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也不便利,堡面前乡党委、政府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金秋十月,记者前往寻找答案。
引进扶贫车间 带领群众增收
10月21日,记者来到堡面前乡政府,负责接待的是乡长袁俊杰。“乡党委书记曾超又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去了,一起过去看看吧”。
在五一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芳家,只见曾超正和刘德芳坐在一根板凳上拉家常。看到我们一行人,刘德芳老人连忙起身相迎,握住我们的手激动地说:“要不是党和国家政策好,咱们老百姓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刘德芳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年轻时参过军,复员回家后一直务农。以前靠挣工分,一家人一年大概就200多公斤粮食,不够吃。后来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但堡面前乡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温饱问题依旧没有完全解决。近几年国家推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乡干部因户施策,带领大家积极脱贫致富。刘德芳因妻子患病,家庭条件困难,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9月,堡面前乡第一家“扶贫车间”在五一村挂牌,刘德芳的儿媳周丹进入车间务工。“来扶贫车间干点小活,既能照顾父母小孩,还能赚钱贴补家用”,周丹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周丹在扶贫车间工作,每月可挣到近2000元工资,一家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曾超介绍:“堡面前乡很多群众有帮人加工棉鞋的传统,他们希望政府搭建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扶贫车间也是回应当地群众想要在家就业脱贫致富的诉求。”为了发展好扶贫车间,曾超多次带领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进城招商,还联系人社等部门开展免费技术培训、联系货源、购置电车、动员贫困户参与。
如今,邵东市益豪箱包、五好皮具等多家箱包皮具公司与堡面前乡签订了供货协议,保障扶贫车间的货源稳定。全乡累计投入资金110万元购置机器设备194台,扶贫车间已发展至10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扶贫车间可为堡面前乡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至少解决50名贫困人口的就业和脱贫问题。
推出扶贫产品 帮助百姓致富
“老刘,今年喂的鸡鸭长得怎么样啦,自己能卖得掉吗?”来到五一村贫困户刘虎生家中走访,曾超主动走上前与其攀谈。
“原先我们村里水泥路不通,养的鸡鸭运不出去,也换不来钱。”刘虎生说:“自从你们这些干部来扶贫之后,水泥路修好了,我地里的瓜果蔬菜都可以卖出去,养的鸡鸭也都可以卖个好价钱。感谢党和政府。”
“看到你家里的土产能够顺利出货我就放心了,今后销售有什么困难只管跟我说,乡政府帮你保底收购。”曾超说。
由于堡面前乡地处邵东东南边陲,距县城50多公里,交通不便,农产品“卖难”成为阻碍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拦路虎”。如何让老百姓提高收入,让贫困户致富脱贫?曾超说:“我们结合本乡本土实际,通过‘合作社+农户’,让在家的贫困户种养的农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
邵东市区云山农园是一家专售来自堡面前乡原生态、无污染、纯绿色农产品的小店。创办人宁有成是堡面前乡五一村人。他从事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多年,具有较好的合作经验与市场基础,在邵阳县、邵东市多个乡镇建有800多亩种植基地,与省农科院合作,产品销往山东和湖南长沙、株洲等地,经常供不应求。
2017年,曾超多次找宁有成,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全生态扶贫新模式和盘托出,请他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尽一份力。宁有成被曾超的诚意感动了,当年9月,在邵东市区开办了云山农园,按照“合作社+农户”“网络+实体门店”的经营销售模式,与全乡贫困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农副产品协议,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无法销售的难题。该店开业至今,已销售100万元来自堡面前乡的农副产品,为贫困人口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堡面前乡的德美农业专业合作社、桐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十几个专业合作社各显其能,带领村民种植芦笋、五彩米,帮助销售土猪、粉丝、鸡鸭、腊肉、冬笋等农副产品1000多万元,极大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曾超说:“我们堡面前乡是一块旅游开发的处女地,下阶段,我们仍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堡面前的山山水水,让堡面前人记得住乡愁;规划好旅游业发展远景,希望能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经济增长,让老百姓过上更富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