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加大执行力度 促进司法公正
甘当扶贫一新兵
邵阳县以三结合促主题教育入脑入心
团市委为首批市级示范性“青年之家”授牌
新邵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表演暨百姓大戏台启动仪式举行
我市3人(单位)获评全国模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当扶贫一新兵
——记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新邵县大坻村扶贫队长王林志
邵阳日报记者 童中涵 通讯员 马固良
王林志(右一)正在帮村民收稻谷。
 

深秋的大坻村满地金黄,层层叠叠的梯田如诗如画。9月19日,闻着稻香,循着打谷机的声响,记者见到一个壮实的汉子正在田间打稻谷。他正是记者这次采访的对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新邵县迎光乡大坻村扶贫队长王林志。

他用“再当三年扶贫新兵”的信念,俯下身子,真心实意助民脱贫的故事,在大坻村口口相传。

初到大坻村

2014年,王林志从部队正团职岗位转业到原湖南省工商局工作。2018年新春刚过,单位领导找他谈话,就能否去驻村扶贫征求他的意见。“我本有很多理由推脱,妻子身体不好、丫头小升初等。但转念一想,当过兵的就是服从。”退伍不褪色的王林志当即向组织表态:“穿着军装我紧盯战场,如今一声令下,我将扎根农村!”

2018年3月初,王林志来到深度贫困村新邵县迎光乡大坻村。一进村,村民们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四面八方拥过来一大波人把他团团围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嚷着炸开了锅。大概意思是:我们家也穷,为啥评不了贫困户;我家房子破了,你们扶贫的要给钱修一下等等。

由于不熟悉情况,王林志不好回答,好在村干部及时赶到,替他解了围。这个“下马威”让他感觉到扶贫之路注定坎坷,也激起了王林志勇于挑战、敢打必胜的斗志。

真心换真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接下来的日子,王林志带着扶贫队员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在广泛征求村里党员、组长和村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不扶”措施,即打牌赌博的不扶、好吃懒做的不扶、不孝敬老人的不扶,并随之叫响了一系列结合该村实际的扶贫口号:“争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争相来脱贫,媳妇自上门”等,这些口号不几天就在全村传开了。

在摸清村里的实情后,扶贫队启动了村里8.31公里通组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太阳能路灯安装等系列惠民工程,制定了村民自主产业奖补政策。看到扶贫队真心实意在帮扶,老百姓的怨言越来越少了,对扶贫队的褒奖越来越多了。

村里有位老王(化名),年轻时当过兵,平时好喝酒、发酒疯,媳妇跟人跑了,从此一蹶不振,自甘当上了贫困户。在一次战友聚会上,老王被拉入了涉军上访群体,成了村里的上访“专业户”。

了解到做保安是老王的心愿,但又因年近六十,好几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王林志通过朋友几经周折,把老王推荐到长沙一家国资企业当保安。

年底老王回家了,王林志叫了几个会乐器的,敲锣打鼓到他家去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在地里干活的老王听到声响,匆匆跑过来,用还沾满泥巴的双手紧紧地握着王林志的手,语无伦次地说:“王队长,你这……我哪担待的起噢……”2018年底,老王主动找到村里要求退出贫困户序列,表示自己还能干几年,不想给政府添负担。

打造康养产业

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项扶贫资金的帮扶和王林志等扶贫队员的艰辛努力下,大坻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实施了院落亮化、村庄美化、道路硬化工程,并实现户户通水、通路、通电、通网络。2018年大坻村脱贫68户326人,实现整村摘帽。

要想巩固脱贫成果,奔向小康之路,还得靠发展产业。驻村一年多来,通过对当地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的深入了解,王林志对于大坻村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大坻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要想开发依赖物流的产业举步维艰。但也正因为它偏僻,所以它的生态环境保持非常好,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对降血糖、降血脂特别有好处的刺儿茶。”王林志说,发展以茶叶的功效为突破口,以休闲养生为基础的特色康养产业,是改变大坻村面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去年在扶贫队的对接下,大坻村与湖南大舜皇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500亩刺儿茶种植合同,并种下种苗,茶叶加工厂房正在筹建之中。下一步,该村将规划建设以康养为特色的茶庄,打造一条生态康养产业链。“加工厂建成后,就可解决50个村民就业,未来茶庄建好后,随着前来康养的游客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对于大坻村的未来,王林志充满信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