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武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力拔“穷根”气轩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9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拔“穷根”气轩昂
——武冈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艾哲 熊焰 鄢振辉 图/刘凡 赵长烨
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工作。
安置小区环境优美。
贫困户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扶贫工厂”建在贫困户的家门口。
便利的交通助力脱贫攻坚健康有序开展。

教育扶贫,让农村贫困孩子从“上得起学”变成“上得好学”。
 

武冈市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积大、程度深。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冈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反贫困、减贫、扶贫、脱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武冈市有计划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幅增强,党员干部形象和能力明显提升。

据统计,武冈全市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841户104836人,贫困发生率14.44%。至2018年底,85个贫困村(并村前为104个)全部退出,23645户85869人已经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44%降至0.89%,群众认可度达98%,建档立卡系统中未脱贫人口降为2740户6452人。群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54元,在2014年7596元的基础上增长57.4%,年均增长1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几年来,经过艰苦奋斗,武冈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省、邵阳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教育扶贫 托起希望 健康扶贫 撑起蓝天

托起希望

健康扶贫 撑起蓝天

教育扶贫方面,武冈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4年来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3.34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01万人次;“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7511人次1183.4万元;健全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机制,实施控辍保学动态式台账管理,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武冈适龄儿童无辍学、失学现象;投入资金13.5亿元,全面完成城乡163所薄弱学校改造,推进省重点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新建成思源实验学校,新开办实验中学一所,开工建设湖南师大附属武冈实验中学,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全面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健康扶贫方面,武冈出台《武冈市健康扶贫30条措施》等文件21个,创新“健康按揭”模式,截至2018年,投入1.05亿元,新建29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村村全覆盖;投入9000万元,对武冈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提质改造;投入1.6亿元,新建武冈市人民医院住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武冈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成功创建省定第一批三级综合医院。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减免+政府兜底”六道医疗保障线,实现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及资助参保率4个100%。提高贫困人口住院补偿,基本医保县域内降低起付线50%,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50%,兜底保障对象补偿比例上浮15%;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住院医疗救助不限病种,起付线4000元以上部分救助50%。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按照“七统一”模式推进“一站式”服务,2018年贫困人口经“一站式”结算22547人次,兜底保障经规范转诊住院的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90%以上。组建“乡支持、村为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15支,武冈全市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2.8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贫困人口按照“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到位,4类9种大病471人全部得到救治。

兜底保障方面,武冈按照“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退尽退”的原则,推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分类保障工作,全面实现低保和扶贫“两线衔接”,武冈全市认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12461户20560人,农村低保兜底人数占武冈全市农业人口的2.83%,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共发放低保保障资金2.39亿元,其中发放兜底保障资金5213万元。2018年,为219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发放补助34.52万元,为3949人重度残疾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39.49万元,为5148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交纳医疗保险46.33万元;现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有7280人,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的有4685人。

产业扶贫 亮点纷呈 社会扶贫 惠及民生

亮点纷呈

社会扶贫 惠及民生

产业扶贫方面,武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投资1.63亿元,建成25个光伏发电站,委托帮扶10495名贫困人口增收1785万元;投资7701万元,建成广东温氏养鸡场15个,年出笼肉鸡800万羽,带动10079名贫困人口增收2000余万元;自主产业帮扶25170户次82062人次,发放以奖代扶资金7169.96万元;确定“一村一龙头带一贫困群体”项目101个、覆盖100个村,带动贫困户1478户3178人,增收2518万元;用足用好金融扶贫政策,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8856.9万元用于产业发展,累计贴息578.48万元。“大的产业顶天立地、小的产业铺天盖地”产业扶贫格局全面形成,实现67503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增收,占总贫困人口的72.99%。

就业帮扶方面,武冈全面建成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建立了就业扶贫“任务、稳岗和责任三张清单”,按期完成了湖南省人社厅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系统44052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录入任务;整合人社、残联、扶贫、农业等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完成就业技能培训5774人,“两后生”计算机操作、维修电工、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506人,免费为贫困劳动力开展蔬菜、油茶、中药材种植及家禽家畜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多途径、有组织转移就业26928人,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42327人次1629.13万元,实现了“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目标。

社会扶贫方面,武冈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发动21个异地商会、252家企业,帮扶184个村、贫困户1706户4041人。武冈全市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贫困户19045户,注册爱心人士21794人,注册管理员535人,发布物品需求12174条,对接成功7028条,发布资金需求2362条,对接成功1467条。全面发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加“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捐赠活动,募捐279万元资助699户贫困户;大力发动爱心人士集中开展贫困户农副产品大型采购9轮,帮建单位和帮扶干部自行组织爱心微采购,采购贫困户农副产品860万元。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创建湾头桥“善星小集”常态化慈善超市,开创了农村社会扶贫新模式。大力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落实“泛海助学”行动,全面开展“育才行动”,各民主党派和非公经济人士全力开展助学活动,共资助429.83万元。

易地搬迁 统规统建 危房改造 用情用力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武冈严格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到位资金68204.20万元(含上级资金63600.60万元,本级财政资金4603.60万元),通过多次动态调整和清理,共搬迁3191户10801人,其中,2016年采用集中、分散安置方式,搬迁282户630人;2017年开始,全部采用统规统建模式,在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城区共建1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其中2017年搬迁1432户5114人,2018年搬迁1477户5057人。同时采取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安排公益岗位、资产收益等“十大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武冈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100%。

农村危房改造方面,武冈投入3.16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2321户(含C级3031户,D级或无房9290户),入住率100%,其中:2014年完成改造1590户,发放补助资金1829.45万元,改善了4929人的居住条件;2015年至2016年创新“五统一”模式、“四步走”办法,完成重点帮建5479户,发放补助资金20122.60万元,改善了13066人的居住条件,完成一般帮扶1897户,发放补助资金1861.90万元,改善了5121人的居住条件;2017年完成2722户,发放补助资金6249.30万元,改善7093人的居住条件;2018年,完成633户危改任务,发放补助资金1527.35万元,改善了1514人的居住条件,同时实施建档立卡外住房提质1267户,发放补助资金2534万元。

生态扶贫方面,武冈启动实施生态护林员项目,编制《武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选聘生态护林员1208人,2017年—2018年,发放管护补助693.60万元,促进1208户4428人增收;累计为贫困户发放造林补助329.23万元。2014年以来,每年为7800余名贫困户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累计补助265.91万元;每年为9400余名贫困户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累计补助525.3万元。

人往基层走,把精锐力量派往一线;钱往活处用,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贫在严中脱,把脱贫成效晒在阳光下。近年来,武冈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一路艰辛一路歌,取得了丰硕的战果。金秋十月,走在都梁大地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道道脱贫致富决战决胜、建设全面小康新武冈的美丽风景,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崭新的小楼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盛情绽放,一个个恬静清新的美丽乡村振兴蝶变……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