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我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打点行装来到市中心医院驻村帮扶点——邵阳县金称市镇三星村。
三星村地处邵阳县西南部,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全村736户31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01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烤烟、玉米、红薯,无村集体经济,无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个好的班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三星村由原来的青联、响联、南冲三个村合并而成,人口众多。合并之初,班子涣散,矛盾突出。
初来乍到,我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与抓党建相结合,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金称市镇党委的支持下,村“两委”干部举办了专门的学习班,定期给党员上党课,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并月月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疑虑,增强信任,化解矛盾。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村班子团结了,做事主动了,各项工作推进井然有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三星村脱贫出列的关键。5年来,我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项目资金150余万元,加上市里配套资金80万元和县里配套60万元,为村集体建设了5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4.5万元左右的收入;为全村安装路灯420盏,修通通组公路12公里,并硬化所有院落道路,今年又争取到扩改公路1条,全长近6公里;整修山塘、水井6处,为村民饮水、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除村里配套的主体文化广场外,还修了4处小型文化广场。加上安全饮水全覆盖、电网全面升级改造,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要想让群众满意,就要做他们的贴心人。驻村5年来,我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贫困户、五保户家中,常常有我的身影。
2016年,暴雨导致贫困户李桂林的房屋倒塌,一家人只能寄住在亲戚的土坯房内。我多次与镇里协调,争取尽快为他建好安置房。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我又与单位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刘小勇协商,由其出资3000元给李桂林做建房启动资金。
2018年春节前夕,李桂林喜迁新居。他每次遇到我,总是说:“肖队长,你真是我的贴心人,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帮扶队!”
5年来,村里哪里有矛盾,我就奔向哪。
去年,在新村部选址问题上,村干部因意见分歧僵持不下。为解决矛盾,我多次召集村“两委”会议,找老党员代表进行座谈。去年7月12日,为了做好南冲片党员组长的工作,我带领工作队员从夜里10时开始做说服工作,直到次日凌晨才说服该组长,为落实新村部选址扫清了障碍。
要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产业。面对村里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很多尝试,曾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新邵、永州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在村里建了一个3000羽规模的养鸡场,并成立了专业种养合作社,带动4名专业户率先养殖。为了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市中心医院当年就发动职工解决6000多只鸡的销路问题。此外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湘村黑猪养殖基地落户三星村,目前三期工程正在建栏舍,计划年底投入使用,预计可聘用150余人务工,还可带动饲料牧草的种植。今年以来,三星村在镇里的统一部署下,由村党总支书记吕晓海牵头,带领贫困户种植葛根100亩,目前葛根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就会收回成本。
村里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让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我们深知,作为帮扶工作队员,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更要让贫困主体自发动起来,参与到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我们就成功了。
(作者系邵阳市中心医院驻邵阳县金称市镇三星村工作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