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新邵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产业经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19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产业经济
——新邵县产业发展成就纪实
曾书雁 肖山河 肖斌辉 陈苗苗
新邵资江风光带。罗哲明 摄
亚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罗哲明 摄
湖南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罗哲明 摄
湖南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罗哲明 摄
新邵县雀塘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申兴刚 摄
新邵雀塘互通。申兴刚 摄
新邵经开区一角。罗哲明 摄
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热敏打印机生产线。申兴刚 摄
新邵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申兴刚 摄
 

1952年建县以来,新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从百废待兴变为万象更新,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不到0.27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145.26亿元,年均增长6.9%;人均GDP由1952年的66元增加到1.85万元,增加了279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邵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市委“二中心一枢纽”“产业兴邵”战略,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新发展,大力实施“大美湖南之心”发展战略,团结带领83万新邵人,负重爬坡、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区四园” 促企业落地投产

今年3月下旬,新邵举行了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宝铂新材料、亚通机械、奥托机械、海旭管业、卓旺机械等6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方面,计划总投资近7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9.4亿元,年创税收5300万元左右。

该县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湘商产业园、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塘口工业园、农业科技园等“一区四园”建设,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园区。湘商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投资20.52亿元,共有正式签约企业67家,投产43家,解决就业人员5000人,其中科瑞生物、鸿宇发制品、众德科技、凯通电子等9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入驻投产。

新邵县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既招大商,也招小商,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发达地区,争取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到园区签约落地,同时千方百计引进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小项目、好企业,真正做到大小兼顾并重、内外商共引共扶。

近年来,该县推行招商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企业入驻无后顾之忧。县委常委带队开展招商引资,到北京、深圳、浙江等地,与正大医药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在谈项目43个,拟签约项目12个,合同投资95.2亿元。

建县以来,新邵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创新开放不断迈向新台阶、取得新进展。交通事业发生巨变,新邵先后进入铁路时代、高速公路时代、高铁时代。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90公里,境内有二广、安邵、衡邵、娄新、邵坪5条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到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地十分便利,从内陆封闭走向了开放前沿。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新邵经开区“一区四园”加快成型,标准化厂房等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入园企业累计已达89家,投产企业55家。园区入驻企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了新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新邵三次产业比进一步调整优化到18.2∶37∶44.8,工业总产值实现213.1亿元,比2017年增长11.8%;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7年增长5.4%和6.8%。

领导牵头 为企业排忧解难

国庆节,记者走进位于新邵经开区的资江科技园,只见数栋崭新的厂房巍然挺立,走进车间,企业员工们正在自动化生产线平稳而有序地进行着操作生产。科技园副总经理陈玉辉介绍:“我们在2017年7月底与新邵县委、县政府签约入驻新邵经开区,项目建设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2018年5月整个项目就实现了投产。”

新邵经开区紧邻邵阳市区,交通便利,吸引了资江科技园的创始人王共海前来投资兴业。2017年7月中旬,王共海赴新邵考察项目,新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陪同他前往新邵经开区,当场就敲定了园区地址。此后,新邵经开区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0亩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将土地使用权证交到了王共海手中。

为帮助高新企业更好地在新邵发展,新邵经开区对高新企业提供土地价格优惠、税收返还以及协调贷款业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王共海的资江科技园建成后,在新邵经开区出面协调之下获得3000万元产业贷款。他当即投资建设了一家新公司凯通电子,并将研发团队从深圳公司总部调来新邵。凯通电子主要从事打印机核心配件研发、生产和组装,通过自主研发热敏技术打印头(片),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在此领域的垄断。

优化环境 助企业健康发展

新邵建县以来,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了167倍、1595倍和990倍。工业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工业的蜕变,在“一穷二白”、底子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2018年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142家、实现增加值44.8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63家。

新邵实体产业发展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离不开主动融入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市委“二中心一枢纽”“产业兴邵”战略。

为营造良好的企业营商环境,新邵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将181项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开发区,林业、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在经济开发区成立分局,做到“办事不出园”。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帮扶企业机制,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严厉打击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非法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违法行为,打造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该县将制定出台园区事务办理规则,园区的事园内办,企业的事园区办,紧急的事限期办,对支持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全面落实。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成立融资担保公司,加大科技项目的争取力度,支持企业举办博览会等交流活动。不断优化的环境和不断细化的园区管理制度正吸引着一批优质项目、企业相继落户新邵。

今年9月26日上午,位于新邵雀塘再生资源产业园的鸿远铝业再生铝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点火投产。新邵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历贤为项目点火。鸿远铝业全称为新邵县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再生铝资源化利用,是新邵县雀塘产业园第一家招商引资企业。该项目列入了省重点工程,目前工程建设已竣工,10月底全面建成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由2万吨扩大到1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税收8000万元以上。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优化新邵县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壮大实体经济,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园区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发展,引导企业入园绿色健康发展,新邵县人民政府计划总投资50亿元,促成一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项目于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园区现已初具规模,预计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届时,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人以上,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废综合处理率等指标将达到100%,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将提高35%以上。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区再生资源产业散、乱、差的问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绿色经济 扮靓“大美湖南之心”

近年来,通过实施“大美湖南之心”发展战略,新邵经济发展逆势上扬,民生福祉可触可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治生态日益清朗,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全县呈现出政通人和、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今年的新邵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新邵县委书记杨晓华信心满怀地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要走在全市前列,不在前列就是失败。主要经济指标不得低于以下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二是县城建设格局要进一步地打开,资江风光带建设、棚户区改造、“二桥一路”是县城发展的“三叉戟”,要加快推进。三是全域旅游步伐迈得太慢,要全力加快,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全面完成。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全市其他县市区相比,新邵有山有水,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全域旅游是新邵具有的独特优势。利用好、发展好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全域旅游步伐,努力建设全国优秀山水城市成为新邵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

按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优秀山水城市的标准推进“三城同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是新邵县委、县政府下的一个铁目标、硬任务。该县立下军令状,对照相关标准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国家森林城市,以确保2020年创建成功。为完成三城同创目标,必须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资江风光带建设、酿溪河河道综合治理、耀湘公园、滨江文体公园等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拉开县城骨架,加快启动九头岩大桥、沙湾大桥、G207县城绕城线“两桥一路”的建设。

办好秋季乡村旅游节,推动白水洞风景名胜区申报4A级景区和全域旅游取得重大进展。新邵将办好全省秋季乡村旅游节作为今年全域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为契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通过举办旅游节和创建示范县,倒逼全域旅游加快提质提效,扩大新邵旅游影响力,打造新邵旅游品牌。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调度,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白水洞景区高标准、高质量开园,同时做好创建国家4A级景区申报工作;岳坪峰旅游设施建设加快,力争创建国家3A级景区;白云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启动;同时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重点打造一批生态农庄。新邵发展生态农庄,不仅追求数量,更注重质量。该县将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档次的精品,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清水村、大同福地、辉耀生态农庄、康杰生态农庄和潭府玫瑰园等5家已获评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新邵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将其打造成乡村旅游的闪亮名片。今年,新邵还将对沁园生态农庄、棠溪生态农庄、凤凰谷休闲农庄等3家有基础的农庄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创建指导,确保其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