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育历程,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教书育人其实不仅仅是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不经意”远离,让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起初,我从事的是农村初中语文兼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刚进入初中,陌生的环境、交友的焦虑、学习科目和作业的增多、被督促式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种种因素都让他们手足无措。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此时我不能不管,也不愿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更需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在我新接手的班上有一名女生叫柳艳(化名),她非常聪明可爱,可就是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还比较情绪化。我便经常利用晨读课和课余时间找她谈心,和她聊生活,聊学习,聊理想。她从起初的抗拒到敞开心扉,再到后来的主动畅谈,我看到了她的改变,上课认真了,学习刻苦了,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了。一次,我偶然在她的作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非常感谢杨老师关注我、重视我,和我做知心朋友。我下定决心做一名好学生,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杨老师……”
还记得有一次我翻看学生期中考试的作文,有个学生只写了300多字,且字迹潦草、结构松散。他在作文中写到:“有一天早上在车站等车时,发现小店旁边一只小狗好像很饿的样子,我连忙将自己手中的早餐给小狗吃。”我在课堂上范读了他的文章,表扬他观察仔细、心地善良,否则怎会有如此细腻的文笔,并说他在文学上大有造化之功,希望他加油。其他孩子都送上了掌声,而只有他知道,老师念的是润色过后的文章,老师在鼓励他、关心他,老师没有放弃他。这件事过后,他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就连那结构松散的字也变得整齐好看了。
班上还有一名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留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拖欠作业。有一次,检查他的家庭作业,他在书包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出来,我想着肯定是没有完成。针对此事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中午把他请到办公室,也并没有继续追究这件事,而是和他约定如果他连续一星期把家庭作业写完并交给我,我就选他当组长。他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握着小拳头向我承诺他一定做到。如我所料他当上了组长。后来,我又多次找他谈心,并在班级活动中培养他的胆量,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慢慢地,他的朋友多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一个个小故事都在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我们一定要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待他们,对孩子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竖起大拇指的赞许、一次拍拍肩膀的激励,都是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正是这样的欣赏和赞许,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天赋,让他们逐渐进步,进而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卷,写出最好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