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坐家”生涯
隆回巡检司的裁撤
微信琐谈
季羡林的清华岁月
我思君时君思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19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茗谈文
我思君时君思谁

朱丽娟
 

今天看到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我思君时君思谁”。这句话很好,它道出了人的一种心思,就是当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时,便会生出的一种情绪:我在思念你,而你此刻,是不是也像我思念你一样的在思念我呢?

我们的写作方法有许多种,“借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这些都很常见。其实还有一种“借人映己”,这种写作方法在古诗词中也常见。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望月》,此诗借妻子望月思念自己来写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全诗写自己被人思念的情景,我们读来却更觉得凄婉唯美。

“借人映己”手法用到绝妙处的人我觉得是苏轼,他的《永遇乐·长忆别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手法。全词写与孙巨源别时别后的情景,其中那句“凭仗清淮,分明到海,终有相思泪”最是叫人怜惜。这清清的淮河水,从汴京流来,里面全是孙巨源思念我的眼泪啊!这也正是作者的心思,他也在深深地思念着这位好友,并记得当初自己与他“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该有多少知心的话啊,竟一宿无眠,直到天明。虽然已经分别,但是这份情意,那“回廊晓月,也应暗记”。连天上善变的月亮都记下了,何况他们自己?

苏轼一生浮浮沉沉,他可谓是真正懂得“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人。他一生不乏敌人更不缺友人,然他也有“我思君时君思谁”的疑问,这一点,在他的词《行香子·丹阳寄述古》中可见。全词上阕描写了他回忆与述古游玩的情景,“情何限,处处销魂”。而今苏轼回想,也不禁疑问,今日的述古,又是携谁人出游他们曾经游玩过的地方?可曾在某一处留下他们足迹的地方把他想起?而今自己身遭贬谪,曾经的同僚好友还会有谁记得自己呢?也许只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了!苏轼性格豁达,有时也不免有这样的感叹,何况我们这些泛泛之辈。

“我思君时君思谁”,这样的疑问和不自信来自于哪里呢?想来皆是因为离别了!想人间最苦是离别,如果不曾分开,又何来思念,如果没有刻骨的思念,又怎会生出这样凄楚的一问呢!

想起南宋词人石孝友的一首《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瞧瞧,把离别写得多么销魂。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