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个关于“霸气”横幅的报道,说的是甘肃一女子出嫁时,她的三个弟弟拉起横幅“警告”新郎,其内容是:“我姐在家活泼可爱,性格开朗,若回娘家低头不语,我定让你出门小心翼翼。”“我姐国色天香,务必善待我姐,稍有差池,必将严惩。”该女子有如此硬气撑腰的娘家人,让众多女网友羡慕不已:“这样的弟弟给我来一打!”
女子一旦出嫁,原来那些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一大家子人,身份就嬗变成了“娘家人”,而夫家和娘家之间的那一段路,就成了“娘家路”。这条或长或短的“娘家路”,在女子心中有着特别的意蕴和浓浓的感情色彩。这条路上,有时春风拂面,阳光朗照;有时候阴云密布,风寒雨凄,婚姻生活的况味和在婆家酸甜苦辣的日子,就被“娘家路”串起来了。
很多人的脑海里都嵌印着小媳妇骑着毛驴回娘家的经典画面。据说,在北方,每年大年初,小媳妇们带着“姑爷”回娘家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中国岁时风俗。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不难想象,那时候没有大车小车高铁飞机,回一趟娘家着实不易,所以得骑着毛驴赶路。当然,骑得起驴的也只有小康之家,贫寒之家就只能以独轮车代步了。但不管怎样,平日里在夫家低声下气的女人,这一天有丈夫牵着毛驴在旁伺候,或推着车屁颠屁颠地跟着,地位竟然高过了大老爷们,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常言道:“客人不断行家路,女人不断娘家路。”后一句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娘家是女人心中永远的牵挂,她们常回娘家、与娘家人多走动交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一方面是说女人再怎么也不会得罪娘家人。实际上,在女人处于弱势地位的旧时代,与娘家人关系好不好,在受委屈时有没有娘家人撑腰,直接关乎她在夫家的地位和幸福感。
女人天生好面子,一般来说,她们如果在夫家有头有脸,或日子富足,丈夫混得好,那绝对是愿意经常回娘家的。不但可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给娘家人带去体面的见面礼,而且在娘家人面前也特别有面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娘家,真的是“青春作伴”,心情透爽。但是,不管是哪个年代,两口子过日子闹点小别扭总是难免的。连唐朝时候贵为公主的升平公主都曾与夫婿郭暧发生口角,而郭暧口不择言说了很伤人的话,公主受了气就回娘家禀报。幸亏皇帝老爸唐代宗宽宏大量,公爹郭子仪绝不护短,打了郭暧数十大棍,公主立马消了气,小两口也重归于好。以前通信不发达,女人和丈夫闹了别扭,只能赌气回娘家住下来,或哭哭啼啼“搬救兵”。在这种背景下回娘家,可说是满脸愁云,腿重如铅了。
女人回了娘家,实际上自己家里也往往乱成一团糟。孩子哭着寻妈哄不了,圈里的鸡栏里的猪没人喂,家里卫生更是没人打扫……这些情况,在娘家的女人何尝不知道,她心里何尝有半点安逸?这情况,就和改革开放之初的一部电影《甜蜜的事业》中与丈夫闹别扭回娘家的唐二婶差不多。她在娘家连做梦都想着家里的事儿,简直度日如年。
阴晴娘家路,酸甜人生味。娘家路,是女人的心灵大后方,情感芳草地。它延伸在女人的婚姻生活中,铺展在女人的生命历程里。
(杨能广,邵东县人,现任新邵县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兼任新邵县文联委员、县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