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主政治·政协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承接产业转移,邵阳干在实处
颜婷婷:立足传统优势做强产业链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9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承接产业转移,邵阳干在实处

邵阳日报记者 贺旭艳
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邵阳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20亿元,打造集回收、初加工、深加工、交易于一体的完整再生资源产业链。图为车间工人正在进行重生塑料粒子生产。
 

自省政协启动“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重点课题调研以来,省政协调研组几次走进邵阳。省政协还将于今年7月底在我市举办“推进创新开放 打造产业高地”高峰论坛和产业项目推介洽谈会。

在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面前,我市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推动高质量发展 邵阳这么动起来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兴邵步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起来。2017年以来,市委连续三年将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聚焦“产业建设”,成立高规格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14个产业发展专项小组,并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政策领动起来。我市相继出台了《邵阳湘商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三一湖汽、中电彩虹、恒天九五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落户邵阳。如今,邵阳湘商产业园建设领跑全省,累计签约企业815家,入驻596家,投产512家,解决就业5.38万人,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招商行动起来。我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投资逆势上扬。全市共承接相关企业500余家,承接产业投资200亿元。2018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63.7亿元,增长53.1%,高于全省2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

项目带动起来。我市奋力推进“产业项日建设年”活动,发扬啃“硬骨头”精神,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破解“审批难”“征拆难”“供地难”“融资难”等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2018年,彩虹特种玻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创新驱动起来。我市实施的省“五个100”工程首战告捷。彩虹集团、三一湖汽、柳桥国际3家企业及创新产品在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受到通报表彰。2018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1.2%,创历史新高;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总数达到119家;全市工业增值税增长24.3%,比全省高19.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规模工业利润增长27.9%,高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20.5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点燃了星星之火。

2018年11月,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复。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奋力推进产业兴邵,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月月要有项目签约,季季要有项目开工,年年要有项目投产”的要求,大抓产业承接。

今年一季度,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4.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3.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继续维持去年以来的高位增长态势;全市安排重点产业项目218个,年度计划投资306.65亿元,完成总投资73.5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4户,创历史新高;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项目(一期)竣工投产,幕容集团智能家居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开工;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61个、总投资271.3亿元。

推进“产业兴邵”,邵阳具备这些优势

按照“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定位,我市着力推进产业兴邵,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不断夯实、优势持续放大。

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条件。“一带一部”新定位,决定了邵阳在全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中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十三五”交通规划,未来我市将构筑以沪昆高铁、呼南高铁为基础的“三纵三横两连”高速铁路网,以沪昆高速、二广高速和呼北高速为基础的“三纵三横两连”高速公路网,以武冈机场和邵东军民两用机场为核心、多个通用航空机场为点的航空网络,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在加速建成。

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丰富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方面,邵阳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劳动力数量超过500万,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有一大批技能精湛的产业工人。物产资源方面,邵阳的生猪、肉牛、奶牛、山羊养殖以及中药材种植、草山面积、风力发电全省第一,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全省第二,粮食产量全省第三。旅游资源方面,邵阳拥有国字号旅游资源46处,国家5A级景区崀山、湖南唯一的国家公园南山等闻名遐迩。

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坚实平台载体。园区平台方面,我市现有省级园区11家,每个省级园区都配套建设了湘商产业园,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阵地。通关平台方面,去年我市保税改革试点获得省里批准,邵阳海关年底正式落地,今年将推进保税物流中心、邵阳公路口岸作业区和邵阳海关配套服务建设,积极申报邵阳铁路口岸等,为“邵品出境”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服务。邵商平台方面,目前全球邵商达100万之众,拥有4万亿元资产,企业涵盖100多个行业和领域,特别在东盟、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多、能量大。自2015年首届邵商大会以来,邵商回乡投资项目超过800个,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元,成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

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工业基础。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特种纸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五金(含打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毛发制品原料集散地,皮革及制鞋业也全国知名、省内领先。近年来,我市对标“中国制造2025”,狠抓“智能制造”,构建了支撑我市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即以三一湖汽等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彩虹特种玻璃等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以桑德恒洁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一县一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九兴鞋业及各种球类、运动服装为龙头的体育康养产业集群;以打火机、小五金企业为龙头的轻工产业集群。

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城镇承载能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育产,加快推进产城融合,重点建设以邵阳经开区为核心、新邵经开区和邵东经开区组团的120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去年,邵阳东部城镇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规划到2020年,东部城镇群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城镇人口3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十三五”时期,邵阳将是湘中湘西南地区唯一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城市规模在全省仅次于长沙。

承接产业转移,邵阳打算这么干

我市承接产业转移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现代交通网络短板明显,财政支撑能力十分薄弱,园区配套功能还不健全,要素保障能力有所欠缺,融资难、用地难、引才留才难;外贸平台建设尚有差距,物流、通关能力严重影响了我市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力;相同类型地区的外部竞争压力较大。

对此,我市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目标导向,在扎实推进省“五个100”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邵阳“五个100”工程;坚持重点突破,奋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谷、三园、十基地、一区、一走廊”;坚持精准对接,用心打造“135”工程升级版;坚持平台提升,全面畅通承接产业转移渠道;坚持开枝散叶,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坚持网建先行,从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电力等方面有效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坚持招商引资,全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的同时,我市利用省政协调研组来邵调研的机会,向省里提出了尽快出台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支持政策、加大国省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支持邵阳经开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加强对我市物流和海关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呼南高铁邵永段尽快开工建设等请求和建议。

坐拥承接产业转移的“天时”及“一带一部”的地利、邵商爱乡的“人和”,一个值得期待的产业发展的新邵阳正在到来。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