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土地出发寻找自强的声音
乡村小故事 振兴大作为
尊崇劳模 凝聚精神
新邵:传承英烈志 助力创省文
洞口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进行扫黑除恶普法宣传
5名贫困劳力出国“打洋工”
遍开幸福花 喜结致富果
​邵东出新招激发辅警干事热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小故事 振兴大作为
——新宁县巡田乡西江村乡村振兴剪影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杨坚
 

“村支部,是堡垒,选好人,选能人;红白事,节俭办,改陋习,易旧俗;不甘贫,立志富,改面貌,奔小康……”市委老干部局市计算机学校驻新宁县巡田乡西江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李振平自创的《西江村乡风文明三字歌》,如今正在该村广泛传唱。这个新宁东北边陲的小山村,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处处勃发生机和活力。

优秀老党员 小事显品质

4月8日,新宁县巡田乡西江村的老党员肖乾雄早早起床,去集市购买小工具。他家存有刚做好的二三十个畚箕等基本农具,准备赠送给有需要的村邻。

肖乾雄今年72岁,早年从镇供销社退休。农村党员的退休生活怎么过?肖乾雄也曾经想像其他老同志一样,学学打牌,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或者发展一些能创收的产业。后来,他看到村邻的基本农具缺乏,市场上也难见畚箕等基本农具出售,便决定利用自己手巧的长处,不断探索,做一些畚箕、鸡笼等农具赠送给村邻。

几年下来,肖乾雄给4个村54户群众赠送的农具总值数千元。肖成五等几位村民对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你这样免费送,成本是个大数目。你家里情况也不太好,何不卖点钱贴补家用?”肖乾雄说:“我不会打牌,有很多空余时间,除了看书外,就想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助人为乐,身体健康,这就是‘本钱’。”

帮村邻放水灌溉,调解村民小纠纷……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细节,彰显了肖乾雄这名老党员的优秀品质。这位被评为巡田乡“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的老党员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倡导文明乡风。

丧事改陋习 互助成风气

去年冬天,西江村82岁的独居老人蒋连春去世。村邻和村“两委”人员此前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人的儿子蒋叶春非常感动。老人去世后,蒋叶春响应村里号召,丧事从简,为乡风文明作出了表率。

蒋连春早年是文艺工作者,遭遇婚姻变故,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老人患病卧床后,老人的徒弟主动承担起照顾师父的重担。老人家境不好,村里为老人申请到了低保等待遇。市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后,联合村“两委”为蒋连春家争取到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将老人家的土砖房改建成新砖房。除了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村党支部书记蒋廉文、村委会副主任蒋松林等还轮流看望、照顾老人。村妇委会主任胡述叶经常为老人送去饭菜,帮老人洗衣服。

老人离世后,村“两委”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操持一切事务。老人的儿子返乡后,不用为丧事操一点心。村干部向蒋叶春宣传村规民约关于丧事从简的规定时,蒋叶春积极响应。

十几桌朴素而不失礼节的流水席,极少燃放的烟花爆竹,庄重而厉行节约的丧葬礼俗……这一场丧事办下来,所花的费用,不到村规民约倡导的3万元的一半。利用这次治丧的契机,村“两委”让村规民约深植群众心底。

扶贫先扶志 产业通富路

西江村2组村民蒋兴元患矽肺病多年,医疗费用较高。他家住在山窝窝里,交通不便,没有发展产业的基础。一家老小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蒋兴元无法外出务工,仅靠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维持生计。

市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蒋兴元的家境后,为他争取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底,他们全家搬入国道旁的新房。同时,蒋兴元享受了健康扶贫等政策,解除了后顾之忧。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蒋兴元搬入新房后,脱贫信心满满,工作队因势利导,动员他发展产业。考虑到他身患疾病,干不了重活,工作队就引导他靠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蒋兴元承包了村里10亩鱼塘。2018年,他靠养殖水产品增收,主动要求脱贫。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