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铁拳整治担使命 温情服务暖人心
探索建立贫困户可持续发展机制
邵阳经开区精准服务企业
业务培训 让个税新政入脑入心
27万贫困人口 喝上放心水
绥宁“人戏”重现乡村大舞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19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绥宁“人戏”重现乡村大舞台

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李斌 袁学龙
村民在表演地方特色浓郁的彩调剧《抬轿》。
 

邵阳日报1月22日讯 (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李斌 袁学龙) 1月18日晚,绥宁县黄土矿镇自然村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锣鼓喧天,刚成立的黄土矿镇戏剧团正在举行首场汇报演出。一群热爱文艺的村民穿上戏装,倾情表演了花鼓戏《俏媒婆》、彩调剧《抬轿》等古装戏,讴歌新时代尤其是脱贫攻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此次演出还进行了微信直播。

古装地方戏在绥宁农村被称为“人戏”,曾在改革开放初期盛行。那时,几乎每乡每村都有一个大戏台,经常有民间剧团进乡入村演出,“人戏”唱到哪里,戏迷就跟到哪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电脑、手机和现代影院的风行,“人戏”渐渐淡出了绥宁人民的视野,各地农民自办的剧团也纷纷解散。

近年来,通过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绥宁县广大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黄土矿镇长期活跃着一批吹、拉、弹、唱、写的文艺村民。2018年冬天,在他们的牵头组织下,黄土矿镇成立全县首家非营利性戏剧团。

团长袁习平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事演艺活动,经营过农村歌舞厅,办过腰鼓队,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专业表演水平。他说:“黄土矿是一个文化之乡,现在老百姓富了,比以前更需要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成立戏剧团,就是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地方戏剧。”

当晚,黄土矿镇戏剧团将精心编排的16个戏曲、舞蹈、表演唱、快板等节目全部奉献给了现场观众。剧团的年轻人还将节目通过微信进行现场直播,短短几个小时,点击率突破了2万人次。“看了这台戏,不由想起自己上世纪80年代看‘人戏’时的情景,真好!”“这样的演出要多一些就好,老百姓喜欢。”众多网友纷纷留言。

“‘人戏’在绥宁重焕生机,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它对促进乡村的大融合、大团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乡村逐渐走向振兴的一种表现。”绥宁籍市政协委员、文化工作者袁辉表示。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