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隆回:细致服务情暖退伍老兵
​绥宁:美好社区带来美好生活
新邵:“红色基因”深植校园
实施绝缘化改造
雪地施援手 天寒人心暖
柳林村:“三结合”促“三赢”奔“四美”
城步组织银企对接助小微企业发展
新宁堡口电站弘扬安全文化促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林村:“三结合”促“三赢”奔“四美”
——城步致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系列报道之二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阳望春 李维林
 

一到傍晚,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柳林村二组文化活动广场上就会响起欢快的音乐声,该村数十位广场舞爱好者翩翩起舞。这支广场舞队伍曾多次参加乡、县广场舞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与全县许多村居只有1处文化活动广场不同,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柳林村共修建了3处文化活动广场。

2016年,柳林村投资十多万元安装了36盏路灯,解决了全村1100多人晚上出行不便的难题;2017年,该村投资4万余元将3口水井修葺一新,让广大村民既能用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喝上甘洌的井水;2018年,总投资800万元、占地2000亩的柳林村玫瑰园完成投资300多万元,种植油茶、玫瑰花各500亩,吸纳4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一项项民生实事工程加快实施或建成投用,是柳林村“两委”勠力同心、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柳林村系国家级贫困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19人,其中贫困人口46户192人。近年来,在县人大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关心与支持下,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盘活地方资源和闲置劳动力,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山下种茄与山上发电结合、旅游观光与特色农业结合、短期发展与长期开发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迎来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集体增收“三赢”的局面。

柳林村的46户贫困户中,因学、因病致贫的群众占80%以上。如何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能不能将群众脱贫致富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这些成为村“两委”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山下种茄与山上发电相结合。2016年,柳林村流转200亩土地种植红茄,吸纳了50多名贫困户就业。他们每人在红茄基地务工8个月,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以上。由于村“两委”班子管理得当,务工人员勤劳肯干,当年红茄实现丰收,除去流转资金、工人工资,全村集体经济创收4万余元。

4组贫困户胡世清在红茄基地务工一年后,熟练掌握红茄种植技术。2017年,他种植红茄40多亩。虽然当年遭遇特大洪灾,但他早出晚归、精心打理,依然创收4万余元。2018年,他种植的16亩豆角丰产又畅销,赢利6万余元。

2016年12月,柳林村将国家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资金50万元,与全县其他49个村的光伏发电资金捆绑,在茅坪镇金兴村开发全县首个光伏发电站。2017年5月,光伏发电站建成发电。2018年,村里获得5万元分红。

旅游观光与特色农业相结合。2016年,柳林村以流转山林2000亩的形式入股,由湖南富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基地的开发建设,种植油茶和玫瑰花。油茶利润按照公司60%、柳林村40%的比例分红;玫瑰花利润按照公司80%、柳林村20%的比例分红。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700元,146名已脱贫群众每人每年分红100元。目前,该基地已完成投资300多万元。油茶、玫瑰均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可为全村群众提供约200个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0万元以上。此外,观光旅游也能给公司和全村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收入。

短期发展与长期开发相结合。2017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为柳林村贫困户每人发放15棵三红蜜柚。村“两委”流转枫木坳、桃子林50多亩土地,对192名贫困群众的2880棵柚苗实行集中栽培、统一管理。村委会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三红蜜柚进入盛产期后,销售收入按照贫困户70%、村委会30%的比例分红。

脱贫攻坚号角吹,干群携手鏖战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柳林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正朝着“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四美”目标奋勇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