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热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好政策更要让企业接得早、用得好
处罚过马路看手机也是种安全提醒
压缩企业审批时间 须拆除“隐形门槛”
书法写新春
探索“2.5天假”需循序渐进
确保农民工带足工钱回家过年
干部公示情况就该经得起质疑
乡村教育提升,培养教师是关键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压缩企业审批时间 须拆除“隐形门槛”

李劲峰
 

提交开办店铺的审批申请,需要街道先出具证明;在产业园办企业,得拿到有关部门审批的“入园表”才能登记注册……在国务院明确要求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仍出现设置审批“隐形门槛”、不同职能部门“流程打架”等现象,导致政策落实打折扣。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一直是企业反映的办事堵点和痛点。为此,国务院明确要求,到2019年上半年全国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减至8.5天”,试点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通过审批流程再造、简化手续程序等举措,各地企业开办与项目建设审批时间明显压缩。然而,有些地方自行设立前置条件、部门程序“打架”令一些企业依旧面临“审批长跑”。

这些“隐形门槛”“流程打架”极易让审批时间压缩变成“数字游戏”。企业依旧得多头跑、反复跑,费时费力,政策获得感大打折扣。加上很多前置审批事项,缺乏标准、要求模糊、透明度低,极易形成寻租空间,滋生腐败。

此般乱象背后,一方面是政策落实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对好压缩、好完成的事项纳入审批时限范围内,有挑战、有利益的事项则列入前置审批,如此既能完成任务,又简单省事;另一方面是部门利益驱使,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对审批权力不愿放,审批流程不愿改,打着工作需要、加强监管等幌子,依旧我行我素。

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的便利度,是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推动企业审批时间压缩落实到位,消除“隐形门槛”和“流程打架”,需要前期规范、后期监督两端发力。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对审批事项与审批流程进行系统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设立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采取有效措施倒逼部门之间打破利益隔阂、实现信息共享,推广联合审批、联合验收等方式,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一步压缩全流程审批时限。

此外,监督也应及时跟上。对违规设置前置审批事项相关“土政策”,放任流程打架,在压缩时限上玩“数字游戏”等情况,及时督促整改。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问责,确保中央政策早落实,早见效,让企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享受更多便利,提升获得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