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7日召开的政协邵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大会上,8位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负责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发展民营经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重点问题进行大会议政发言,提出了一批有见解、有深度、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以下为部分委员发言摘录。
推广邵东经验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蒋科荣委员代表市工商联的发言
邵东县民营经济特色鲜明,主体地位突出。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中,邵东有一些好的做法,建议市委、市政府予以推介和推广。
一是坚持民营发展战略毫不动摇。从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打造工业品市场、中南五金大市场、家电城等专业市场,再到本世纪初开始构建生态产业园,形成全县“1+4”园区格局,历届邵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兴工旺商”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坚持政策支持搭建配套平台。邵东先后出台了三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打造了融资支撑平台、出口创汇平台、智力培育平台等三大配套平台。
三是坚持多样招商承接产业转移。该县多次在外地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坚持举办企业高峰论坛,邀请县内外知名企业家座谈,为企业家了解县委县政府优惠政策提供平台。
四是坚持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服务队,履行招商联络、宣传、合同拟定、落地服务、督查落实五大工作职能,出台“三不”承诺机制,并大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持续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
五是坚持党政主导强力推动落实。该县倡导“敢为人先”,率先在全省发展乡镇企业;倡导“党政主抓”,近3年党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0余次,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召开落地企业调度会,督促进度,化解难题。
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建议
——李少华委员代表民革邵阳市委员会的发言
2019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与乡村振兴战略开篇阶段的重合期,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厘清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工作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提出“一加强两突出三结合”的建议,力求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文章。
1.以强化组织为保障,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要强化组织机构,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要强化职能整合,结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推进,赋予驻村扶贫工作队新的职责和职能。
2.以科学布局为原则,突出规划先行。在全市规划的指导下,以村为单元,以乡为板块,以县为区域,以市为统揽,编制好振兴规划,积极推进全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
3.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突出以农为本。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以商引商,完善产销对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以文化建设为内涵,将扶“志”与乡风文明结合起来。一要加强宣传思想教育。二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三要发挥各类乡村民间机构作用。
5.要以人才资源为支撑,将扶“智”与筑巢引凤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要打好“本地牌”,念好“引才经”,唱好“乡贤曲”。
6.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将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要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着力推广环保技术,推动生态能源发展。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
——解美委员代表九三学社邵阳市委员会的发言
邵阳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无比重大的历史责任。为了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我们建议: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和建设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是进一步明确承接方向。要结合邵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突出承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加工、轻工纺织、生物医药等产业。要发挥园区特色,实现园区差异化承接。
三是进一步夯实承接平台。加快打造招商项目的承载平台,加快打造通关便利的通关平台,积极申报邵阳铁路口岸,争取临时开放武冈机场航空货运口岸,建设市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四要进一步打通贸易通道。要推动高铁、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通我市与欧洲、东盟、东南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积极融入国省发展大格局。
五是进一步营造承接环境。要在国家、省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示范区建设配套政策措施,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农村耕地抛荒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黄进录委员代表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的发言
为解决当前农村耕地抛荒问题,我们建议:
1.切实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地抛荒问题,把“粮食总产量红线”放在和“耕地红线”一样重要的位置来抓。
2.全面启动大普查。建议启动农村耕地抛荒大普查,全面摸清农村耕地抛荒情况,并及时出台解决农村耕地抛荒的对策和办法。
3.完善补贴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完善流转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激发耕种内生动力。
4.完善市场导向服务,增加农产品收益。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为农民跑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制度,健全基层收购网络,降低种植风险。要引导农产品走精深加工道路,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鼓励他们创优质、树名牌、占市场,不断增强外销能力。
加快安置房移交速度 破解超期安置难题
——彭启阳委员代表经济界别的发言
破解超期安置难题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减轻政府负担的经济工程。为此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尽快消化超期存量。建议市政府在城区开展超期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清零”行动,确保2021年底前全面集中消化超期安置存量。
2.加快安置项目实施,从严防范超期增量。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安置资金。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做好宣传教育,优化施工环境,确保安置项目顺利施工。
3.建立安置良性机制,多方控制超期变量。一是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二是储备安置房源。建议对全市安置项目的富余房源进行调查摸底,对安置房源进行适当储备、调剂。三是加强考核督察。建议市政府将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安置工作专项督查,对不能完成安置任务的相关单位责任人进行约谈,责令限期完成。
加强治理和监管 确保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
——张治求委员代表市政协文教卫体文史学习委员会的发言
为进一步保障我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建议:
1.趁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理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2.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薄弱学校食堂硬件建设。
3.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的标准化管理。要推广和完善食材配送制度,完善和规范食堂托管制度,确保学生就餐费用的75%进入学生消费。要加强学校食堂台账和票据标准化管理,规范食堂操作流程。
4.学校要开展经常性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要禁止外卖食品进入中小学校园,要组织学生会(生活部)对学校食堂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
5.校园外摊担要实行准入制度和淘汰机制。
6.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的舆情引导,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扬尘污染治理的建议
——刘承智委员代表民进邵阳市委员会的发言
当前,我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建议:
1.广泛宣传,深化认识。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和群众对打赢蓝天保卫战主体责任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共同防治的良好氛围。
2.强化措施,全面行动。一是落实湿法作业,有效防止扬尘产生。二是规范管理。条件许可的工地一定要硬化一定距离的缓冲带,工地围挡要规范,临时围挡要建立巡查维修制度。三是标准监控。市区东南西北进城路口由市、区两级投资建设入城洗车场;提高施工单位和渣土运输单位的资质审核准入门槛。四是要实现建设工地纱网全覆盖。五是防止撒漏。六是保洁到位。
3.加快渣土消纳场建设,实行定点消纳。
4.部门联合监管,填补管理空白。建议成立联合执法队伍日夜严查,支持市、区城管部门和渣土办特勤队巡查执法,防止各类运输车辆对路面造成污染。
加快建设 加强监管 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唐颂武委员代表妇联界别的发言
近十年来,全市学前教育得到了持续较快发展,但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使邵阳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建议:
1.落实政府办学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和实现预算单列。二是要编制学前教育专项规划。
2.开发扩充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形成“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二是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三是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等优惠政策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3.形成监管合力,规范办园水平。要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监管机制,创新建立学前教育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共治格局;进一步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治的学前教育治理格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