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字默深。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出生于邵阳县金潭村(今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村),系魏氏迁湘始祖万一公的第十五世孙。他在金潭度过了童蒙及青少年时代,先后至邵阳县学、长沙岳麓书院及京城求学。嘉庆二十五年(1820),27岁时举家迁居江苏。道光五年始(1825),先后任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江苏巡抚及两江总督陶澍等人的幕僚。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江苏东台、兴化知县,海州分司运判,高邮知州。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浙江杭州东园僧舍。他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改革家,一生勤于著述,撰著《海国图志》《圣武记》《皇朝经世文编》等四十种、近千万字的著作,开启近代中国经世致用和向西方学习的两次新风尚,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后世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乃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都产生过影响和借鉴作用。维新派领导之一及思想家梁启超说,其论实“实支配近百年来之人心”。魏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助推了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进程,直到今天仍熠熠发光。习近平总书记尤善用我国历代先贤的名言和历代经典书籍中的典故来阐释治国理政的方略。
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被陈放在习总书记的书柜中,列为习总书记常读常用书目之一。《魏源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收入《默觚》及其他短篇论著,《默觚》又分为《学篇》《治篇》两部分。“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之首字,“觚”是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这是魏源始撰于道光初年,成于道光十九年的一部读书札记,反映了魏源的哲学思想。近年来,习总书记曾九次引用《魏源集·默觚》中的名言,阐释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寓意精深。
《默觚下·治篇七》:“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默觚下·治篇五》:“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引用。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引用。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演讲时第三次引用。
《默觚下·治篇八》:“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中引用。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发表的《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一文中再次引用。
《默觚上·学篇三》:“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引用。
《默觚上·海国图志叙》:“师夷长技以制夷。”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人把眼光转向西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被翻译介绍到我国,不少人开始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我国社会问题,社会科学各学科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
《默觚下·治篇九》:“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作者系邵阳学院湖南省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