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邵阳县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以一组组详实、喜人的数据,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是1978年1.97亿元的72倍;完成财政收入9.6亿元,是1978年827万元的116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29.2亿元,是1978年540万元的4244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5.6亿元,比1978年的1391万元增长256倍;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86.9%。
优势产业成长壮大
实体经济显著增强
40年来,历届邵阳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业活县”战略,调结构、促转型、兴产业,全县三次产业比从1978年的81.3∶8.8∶9.9调整优化为2017年的22.5∶34.9∶42.6,基本形成以新型工业与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
该县油茶、生猪、烤烟、优质稻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邵阳县油茶林种植面积达到68.4万亩,年产茶油1.96万吨,产值达到22.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等多块国家级金字招牌,邵阳国家油茶产业园建成开园,南方油茶交易中心投入运行。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3家,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建材、服装、新能源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以湘商产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人民生活日益富足
邵阳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十五项工程”,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全县先后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1115人,改造贫困农村危房10484户,实现D级危房改造全部清零;建成扶贫通村公路1672公里,基本实现贫困村道路全面硬化;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8处,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率达95%。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14元,比1984年的296.4元增长32.77倍。11.4万贫困群众摆脱贫困,53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0.33%下降到2017年的8.27%。
基础建设突飞猛进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邵阳县大力推进山水生态园林县城建设,振羽大道、环城路等拉开县城骨架,夫夷大桥、资汇大桥相继建成,县城“一带一环、三桥飞虹、纵横交错”的“大县城”格局基本形成,建城区面积扩展到1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2.54万人。县城主干道全部亮化、美化、绿化,启动了沿河街棚户区改造,老城区实现全面提质。
该县全力打造特色城镇,下花桥镇新型城镇化项目、岩口铺镇新型城镇整体综合开发工程先后动工,五峰铺、下花桥、白仓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下花桥镇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五峰铺镇被评为湖南美丽乡镇,塘田市镇被评为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同时,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成了弄子村、金江村、富林村等101个美丽新农村,创建19个美好社区。
社会事业显著进步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40年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为重点的民生设施全面改善,邵阳县新建了全省一流的县级人民医院和新一中、石齐学校,县二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全省首家采取省县合作PPP模式建设的五环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综合文化站、合格制学校、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农家书屋、“村村响”等建设覆盖城乡。
该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成为“五个第一批”,即全省第一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第一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试点县、第一批社保惠民“一卡通”试点县、第一批医改试点县、第一批“阳光低保”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