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察与思考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忘根 牢记本 守住魂
信仰的力量
巍巍井冈山
传承井冈山精神 为圆中国梦奋斗
交相辉映的三原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根 牢记本 守住魂

唐萍萍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第一个农村根据地诞生于井冈山,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缔造于井冈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通过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我们深刻感悟井冈山精神涤荡心灵,是立党之根、立国之本、立命之魂。

一、根在井冈,根是信仰

“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从宁冈挑上了井冈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当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条挑粮小道走上了共和国大道。革命的火种从“白色恐怖”的阴霾中走出来,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之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奋战,48000多名革命烈士前仆后继,英勇就义。“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官兵民主平等”,“三湾改编”激荡“实事求是、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豪情。针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井冈山上喊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代强音,并指引革命走向胜利。是什么支撑着革命者意志?是什么挺起了革命者的脊梁?是理想的光芒!是信仰的力量!

二、本在民心,本是群众

我们穿上红军服,走在黄洋界的山林间,“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仿佛耳旁还有鼓角相闻,追忆井冈山革命的艰难岁月,“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把农民大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一根灯芯”教育了官兵,“大井割禾”感动了百姓,“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激发了井冈山军民生死相依、同仇敌忾的鱼水深情,穷苦大众喊出“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靠的是什么?是群众!是民心!执政之基在民众,兴国之要在民心。密切联系群众,在“三项制度”中践行宗旨,在“三项活动”中兑现承诺,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

三、魂在精神,魂是党性

在学习中,我们听了红军后代讲述前辈先烈的故事,几度感动落泪。透视井冈精神,红军追求真理、坚贞一生的坚强党性感动着我们。“我追随党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情感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许多人为了革命流血牺牲了,活着的人更应该有坚定的革命意志。我们为革命工作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个人荣辱沉浮其实算不了什么。我们的一颗赤诚之心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曾志”这是红军曾志的肺腑之言。虽然她军功卓著,但革命成功后,她的孙子从井冈山来北京要求办“农转非”,她婉言拒绝并要求孙子安心在井冈山扎根。在她逝世后,将一半骨灰埋葬井冈小井医院一棵树下。这是何等的情怀?!这是何等的信仰和情操?!我们从灵魂深处感受到强烈震撼!

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枪林弹雨,没有血雨腥风,但在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加强学习,时刻不忘我们身为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把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共产主义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要始终忠于理想、忠于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艰苦创业,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系市委党校2018年秋季青干班学员)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