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重游龙山
满江红·经开区新征程
邵阳市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游龙山

罗础
 

11月上旬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受阿龙之邀自驾游龙山。

提起上龙山,往事历历在目。那是1985年初秋的一个晚上,当时的团市委戴副书记告诉我一条冶金工业部龙山金锑矿有一批大学毕业生抓改革见成效的新闻线索,我如获至宝,立马前往。记得有一次深入井下采矿现场采访,突然发生塌方,险些丢了性命,自己虽死里逃生,却获得了第一手珍贵的素材。我采写的一系列稿子在《邵阳日报》见报后,被湖南广播电台分别以三个头条连续播出,相继被《中国地质报》《中国妇女》《中南矿冶学院学报》转载,一时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吸引许多大学毕业生来该矿建功立业。

那时候上龙山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沙公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记得1985年11月20日一辆客车在龙山坠入山沟,二十多名旅客负伤。我闻讯后立马走访,采写的《一客车在龙山翻车——医院对待伤员 有的冷若冰霜 有的暖如春风》舆论监督稿子见报后,不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年我在报社新闻采编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三上龙山抓活鱼”的经验。这一系列鲜活的新闻报道,成为我1988年评定记者职称的代表作之一。从那以后,一晃32年过去,再也没上过龙山了。

故地重游,心情舒畅,沿途已由平坦的水泥路替代了过去坑坑洼洼的崎岖山路。阿龙驾车技术娴熟,车子跑得既快又稳,仅一个多小时就进入龙山脚下的太芝庙。

提起太芝庙,人们不会忘记震惊中外的“5·31”山洪暴发:泥石流呼啸而下,掠村劫舍,太芝庙遭受从天而降的灭顶之灾。时任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心急火燎地来这里走村串户慰问灾民,我跟随采访,以《把党的温暖送到灾区群众心坎上》为题,配发整版新闻图片进行详实报道。当年这里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如今沿途山清水秀,青砖碧瓦,一栋栋新楼林立,新建的大街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山城繁华景象。

穿过太芝庙,我们很快驶入龙山金锑矿。漫步矿区,发现这里最大的变化是过去堆积如山的矿渣全部填埋处理,筑起层层护坡,全部铺上优质草皮,绿绒绒的天然地毯将矿区前面的峡谷全覆盖,像悬挂在山涧的绿色瀑布,成为龙山的一大景观。四周是群山环抱,翠竹茂林,郁郁葱葱,恰似绿色的海洋。我们躺在这舒适的宽阔的草坡上,沐浴着深秋的暖阳,仰望着蔚蓝天空云卷云舒,尽情地呼吸着这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心旷神怡。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奔驰,不一会儿来到龙山国有林场场部。只见公路旁边竖立起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湖南百里龙山(新邵)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地处新邵东部与涟源南部的交界处,因山体庞大浑厚,山势高峻挺拔,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美丽巍峨的龙山,有48面山峰,形似巨龙,有“四十八面龙山”之称。

2009年,新邵县龙山森林公园和涟源龙山森林公园合并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统一命名为湖南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内分为几大景区,旅游景点众多,核心景区有海拔高达1513.6米的湘中第一高峰岳坪峰和药王殿,最受游人喜爱。

我们沿着公路继续驱车前行,透过车窗,只见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被高山云雾环绕,宛若仙境,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路边看到高耸挺拔的一座风力发电机,我立即示意阿龙停车,好看个究竟。下车才知道山高风大,浑身凉飕飕的,赶紧返回车上拿外衣穿上。走近一看,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庞然大物。阿龙介绍,风力电杆高达80米,旋转的风叶长达45米。特别是底部的圆柱形电杆,如果没有七八个大汉伸手相连是抱不了这么一个大圈的。顿感自己幼稚可笑,站在林场场部仰望这山顶上安装的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心想比我们常见的一根根水泥电杆粗不了多少。这就好像小时候没坐过飞机,总以为天上的飞机不过是小鸟大而已。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安装一座风力发电机需要铲平一个山头。远远望着岳坪峰,一峰雄峙,众山环绕,似波浪起伏,气势磅礴。

翻了一山又一山,爬过一岭又一岭,在这高山之巅,几乎看不到车辆与行人。在离岳坪峰只有四五十米远的地方,奇迹般地发现了“新大陆”。在岳坪峰山脚的峡谷里停放着二三十辆颜色各异的小车,原来许多游客是从涟源方向过来的,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阿龙把车刚停稳,我就钻出车门,兴致勃勃攀登岳坪峰。

岳坪峰是龙山的主峰,比南岳衡山祝融峰还高200余米,为湘中第一高峰。我们沿着风雨剥蚀、时有时无的石青板,径直上山。再往上爬,就是光溜溜的泥巴路,坡陡路滑,爬坡还得小心翼翼。在山脚下看起来并不险峻,爬起来却十分艰辛,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脚也越来越沉重,只得停下来歇一歇,拍一拍照,说一说笑,又继续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了顶峰。

这顶峰是个硕大的杂草坪,我兴奋地眺望四周,发现一条又一条光溜溜的山路遍及四面八方,三五成群的游客从不同的方向或上山、或下山,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我发现山顶安装有一座自动气象装置,风向轮随风不停地旋转、不断变换方向,仿佛它是这顶峰上唯一的主人,尽地主之谊,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站在顶峰,风云瞬间变幻,时而云海翻腾,真切感受到“岳平云顶”的气息。极目俯视连绵起伏的山脉,只见东西和南北方向,两条交错在岳坪顶的山脊,跳脱于云雾中,清晰可见,然后又弯弯曲曲地向四方延伸,像极了龙的脊背。

“岳平云顶”没有乔木,茅草漫山遍野。在这深秋时节,冬茅花极像芦苇,凛冽的山风呼啸吹过,似波浪翻滚,十分壮观。顶峰还有一小片低矮的杂刺,枯干的枝条,七弯八拐,黑不溜秋,外表十分丑陋,的确无法与温室里的花朵媲美。但是,它们在这样恶劣残酷的环境中年复一年地生存下来,经受风雨霜雪煎熬,展示真实自我,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无偿观赏。甚至遭受践踏与羞辱,它们也不卑不亢,无怨无悔。我从这些茅草和杂刺身上看到一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宽宏大度、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从岳坪峰东面走下来,来到古老的药王殿。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医学家孙思邀为研究药方,撰写医书,曾定居龙山,并在此完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相传药王孙思邈曾在龙山一带寻药,并为当地百姓祛病强身,后世百姓在岳坪顶修建了这座庙宇纪念药王。药王殿坐南朝北,背靠岳坪顶,因为山顶四季风大,只能盖着铁瓦,而这庙的建造风格也异于当地的民居,有点像流行在湘西等地的窨子屋。

药王殿许多碑刻记录着庙宇的兴衰。药王殿殿内立有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的石刻《赐真人孙思邈颂》:“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正殿门额石刻“药王殿”三字,由清代中兴重臣曾国藩登龙山拜祭药王时手书。殿门大石柱上刻有“万里风云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整个建筑条石砌墙,铁瓦盖顶,山门上的“湘南孕育”四字古朴厚实。殿前石阶下横卧着《药王龙山赋》石碑,静静地经历风雨洗礼。

从药王殿返回途中,我突然眼睛一亮,想不到遍布枯黄茅草的岳坪峰还有绿色,一棵低矮的“迎宾松“成为独特的“景观”。我久久凝视这棵“迎宾松”,从它身上看得出“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浩气。

这些微乎其微的茅草、杂刺、“迎宾松“让我肃然起敬!

龙山,故地重游,不虚此行。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