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交通大发展 通途畅宝庆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切实加强企业水电气保障
我市重点交办 第三季度创文突出问题
我市将在市重要地段陆续安装62块样式新颖、主题鲜明的公益广告牌
妇代会代表诉说参会心声
绥宁人社局扎实开展结对帮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通大发展 通途畅宝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成就综述
 

邵阳日报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吴军民 石文斌

自古以来,邵阳一直是上通云贵、下制长衡的通衢之地,区位优势明显,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这也让邵阳一度成为全省经济强市和工业重镇。

成也交通,败也交通。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错失湘黔铁路,加上资江航运近乎瘫痪,邵阳区位优势不再。上世纪90年代,邵阳逐渐成为全省欠发达城市。改善交通落后局面,助推经济发展,成为邵阳唯一出路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短板。如今,我市已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为主通道,民航、运输站场体系为节点,农村公路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通畅、便捷、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格局。

高铁让邵阳人民“日行千里”更便捷

1960年,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娄底至邵阳铁路。此后,娄邵铁路孤零零地连接着湘黔线,“人到邵阳止,车到邵阳回”成为我市铁路数十年的窘况。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004年元旦,洛湛铁路(邵阳至永州路段)全线建成通车,我市铁路终于既能北上、又能南下,结束了铁路交通“盲肠”历史。

此后,我市持续加大铁路,特别是高铁建设。2014年12月,沪昆高铁邵阳北站正式通车,邵阳融入全国高速铁路交通网络。2016年1月,娄邵铁路新线正式运营,市区驶出开往外地的首趟高铁列车。今年年底,怀邵衡铁路也有望正式通车,届时可1小时抵衡阳、怀化,通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将更加通畅。

随着境内324公里铁路的建成和提速,特别是“十”字形高铁枢纽建成后,邵阳人民“日行千里”将更为便捷和轻松。

新时代的邵阳迈入航空“俱乐部”

基于我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经多方努力争取,2008年《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发布,武冈机场、邵东机场榜上有名,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可以布局两个民用支线机场的市州。

2017年6月28日,一架从长沙黄花机场起飞的南航班机在武冈机场降落,标志着武冈机场正式通航。自此,邵阳人民的“飞天梦”终于实现。武冈机场通航,再次为邵阳市民的出行按下“加速键”。截至目前,武冈机场已开通7条航线,连通国内北京、沈阳、郑州、长沙、海口、昆明、杭州、重庆、深圳、兰州等10大城市。

高速公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

2000年7月1日,我市第一条高速公路——潭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02年底建成通车,邵阳融入全省陆上公路快速交通网,也开启了大交通建设的新征程。

随后,按照“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布局,我市加快“三横三纵两连”的高速公路架构步伐。到2015年底,邵怀(沪昆)、邵永(二广)、邵衡、娄新、洞新、怀通(包茂)、安邵(二广)、邵坪高速相继通车,以沪昆、衡邵高速公路为东西轴,以二广高速公路为南北轴的高速主骨架基本形成。到2017年12月31日,随着武靖高速通车,全市进入“县县零距离上高速”的“新高速时代”。目前,全市高速总里程已达到581公里,占比全省9%,全省排名第4位。

国省干线公路畅达民生出行“主动脉”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仅5163公里,有路面的公路才有696公里,公路总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4.8公里,公路承担了98%的客运和87%的货运,道路运输服务和保障能力低下,有效供给不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更是聚焦东部城市群、西部生态圈,建设中心城区“双百城市”、“一核一带多点”工业新布局,全市新改建邵塘公路、衡邵高速新邵连接线等干线公路29条,新增通车里程1089公里,全市90%以上的重点乡镇通达二级公路。

到2017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22523公里,公路总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08.28公里,高级铺装路面20149公里,其中国道664公里,占比全省7.5%,排名第六;省道2251公里,占比全省10%,排名第二。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公路运输事业也逐步发展。到2017年底,全市建成客运站场73个,其中一级站7个、二级站8个,开通客运班线1558条,2017年完成道路客运量11919.35万人次,为40年前的20.3倍;全市完成道路货运量23658.51万吨,为40年前的169倍。

密织的农村公路网铺就脱贫“致富路”

进入21世纪,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加快。2006年全市启动“村村通”硬化路建设,到2015年底累计新建1.4万余公里水泥路,全市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指示精神,我市持续落实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921公里,重要县乡道、资源产业路改造536公里,危桥改造423座,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560公里,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4154个。目前,我市建制村通客班车率实现99.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针对省委、省政府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作出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重大决策,我市始终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加快破解建设难题,加强项目督导力度,强力推进。到今年10月中旬,提前完成省定年度考核目标220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公共交通唱响便利惠民的“变奏曲”

1978年邵阳城市公交仅有50台车、9条线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公交都市”,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目前市城区有新能源公交车527台,在营新能源公交车414台,占比在营公交车的79.8%。经过40年的发展,市区公交线路增加了22条,公交线路总长度达438.2公里,提高了533%。

迈进新时代,城市公交移动扫码支付成为了市民出行新常态,同时我市加快推进交通一卡通建设,预计到12月底,可实现全市与全国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