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华
读过夏启平先生不少散文,甚是喜欢他笔下随处散落的好词句。近来,又读到他即将付梓的小说集《情断高桥》,发现他的小说也如好雨熏风,撩人情怀。他的小说,像他的人,随性随意,故亲切、自然、流畅。此书所收的156篇小说,环境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逼真,故事情节曲折,令人读后有所悟获。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其实,上世纪末期他就提笔写小说了,且声名甚远。只是,他是个随性的写作者,一直低调而行,远离文坛的歌台舞榭,在生活的市井巷陌里安心地做一名业余作家。这个湘西南沐浴着“楚云湘雨”长大的男儿,自幼受书香熏染,以读书、写作为快乐,对世俗的名利,看得十分淡薄。他常说: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读好书,写美文,交诤友,存善心,品好茶。事实上,生活中的他,一直如此。也许,因了古今文心的相通的缘故,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赏书读画,谈诗论文,品茶品人。
他的小说,无轰轰烈烈,却有悱恻绵延。与一些方家追求形式、意象上的繁弦急管不同,他的小说却如一池澄碧的春水,清波照影间,让人临风怀想。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奔赴在他笔下,成为他小说的主线。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他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了时代的变迁、青春的赞歌;用热情的笔调讴歌着自己的职业、无悔的人生;用柔情蜜意,把爱情的田园点缀……读他的小说,真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总体来看,夏启平先生的小说一般是从平凡简单的生活开始,从点滴小事入手,从内心情感出发,虽然没有潮起潮落的豪迈之气,却也能真实反映多变的人生与世界。作者以自己敏锐的目光洞察人生,体验生命中的感动和温暖,品味人性的美好。
小说的价值,取决于作者心灵的分量;只有真善美的心灵,才会有动人心弦的歌唱。《情断高桥》里的小说篇篇耐人寻味,语言平和亲近,没有任何华丽辞藻,但真实感人,就像是一位久违的故人与你亲切地交谈,又像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跋涉者,语重心长地对你轻轻诉说着世界与人生的变幻莫测。他把平凡琐细的生活进行语言加工,让真实而艰难的生活又增添了几分美感,这正是朴素的文字带给读者的感动与舒畅,这样的情愫在《妻管严》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无疑我们也能看出,作者是热爱生活的,他用求证式的眼睛为探测器,尽情捕捉着生活中那些绚丽的瞬间,如《钓》《能力》《良心都是肉长的》《群山深处的歌声》《磨人的应酬》《杀鱼》《水》《上级通知我下岗》《拍案聊斋》等小说,语言充满灵气而又幽默风趣,很有可读性!
不过他对感情的描写一直是深藏不露的,需要读者用心去揣摩、去体会。一般来说,作者的微型小说虽然大多短小简洁,但是只要你发挥想象力,那种开阔的思想又会随之而来。当然,作者也是一位深情的男人。《紫苏叶配田螺》这篇小说作者巧妙地写出夫妻凭着一道家常菜而挽救“一生之情、终身之爱”的故事,感人肺腑。
夏启平先生一直是自然率性地写作,不刻意于技巧的工拙、题材的大小。如果他的小说视野开合度更大些,也许这本集子的回味会浓烈许多。当然,小说可以是日月雷霆,昂首云外;也可以是帘卷西风,眷顾人间。我在他疏雨淡花似的风格里,读到了最深情的东西……岁月消逝了青春年华,但作者却留下文字的真迹,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起期待作者在小说创作的领域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他那种执着的精神,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