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范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保护环境。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我市城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已由2012年的450吨增加到2017年的800余吨,节日垃圾最高峰更是高达1400余吨。为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进程,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意识缺乏
市政协委员杨石清认为,垃圾分类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一件大事、难事。要求一个人做好,可能还不是很难,难的是要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所有人都有分类的自觉,且能做到、做好,至少从现阶段来看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大事、难事。
通过调研,杨石清发现,我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强,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高,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和分类正确率较低,传统的处理垃圾习惯仍然主导着现实生活。
他认为,要改变目前我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将会面临极大困难,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杨石清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宣传工作的建议》提案。在提案中,他建议首先要通过加强宣传工作,使垃圾分类的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共识,使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应让公众更加明确各类垃圾的正确分类及相关法规,通过宣传,科学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逐步拒绝过度包装、减少垃圾量和养成正确分类的行为习惯,增强行动自觉。
其次,城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全市城区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累分类经验,确定分类种类方法,配套收纳设施。可以先在管理正规且便于管理的机关单位、农贸市场、商场、校园、酒店宾馆、物业小区等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示范,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通过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新模式。与此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应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我市垃圾分类法规和分类标准,使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监管、有序运转。
加强试点稳步推进
作为该提案的主要承办单位,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介绍,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随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了《湖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试行)》。
市城管局表示,我市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广泛宣传,让市民从了解垃圾的种类、垃圾如何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等基本常识入手,逐渐形成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城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市城管局介绍,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遵循“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原则,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等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分类失败。因此,必须构筑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2014年以来,我市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购置了一大批垃圾分类果皮箱和垃圾密闭运输车,特别是当前正在抓紧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及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进行,垃圾分类体系正在逐渐构筑和完善,为今后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去年,为巩固创“国卫”成果,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市城管局在市城区开展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专项整治行动,并在三区各选择了几条示范路。城管环卫部门在示范路段推行垃圾袋装、上门收垃圾的基础上,培养示范路段居民垃圾分类的基本意识,再根据工作效果进行推广和普及。今年,市城管局拟以宝庆御园小区为试点小区,从宣传发动、设施投入、物业公司回收到分类处理,聘请有垃圾分类经验的公司来指导试点,为以后的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出好的经验。同时,还将择机在学校、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