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小记者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启挫折教育,不负孩子成长的春天
市小记者协会组织小记者采访车展
较劲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挫折教育,不负孩子成长的春天

双清区佘湖学校 张飞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双清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双清区教育局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双清教育大家谈”的活动,旨在为双清教育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查找问题,提出对策,注入动力,凝聚人心。活动开展以来,从领导谈、老师谈、家长谈、代表谈等各层面的大家谈中,梳理办学行为,交流办学思想,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本文从一个基层校长的视角,谈谈困惑教育的一个恒久话题——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相对于欣赏教育而言,犹如硬币的正反面,如果只强调硬币的正面(即亮面),而忽视硬币的反面(即暗面),那是不客观、不全面的认知,有违基本的辩证法。当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欣赏教育讲得多,推介得广,而挫折教育很少涉及,甚至被贬低,并由此带来一些教育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挫折教育。

一、社会的发展,日益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今天的学生难以经历挫折

儿时的记忆最为深刻,尤其是经历饥饿、寒冷的童年时光,艰苦的环境和生活就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刻的挫折教育。尽管在当时不认为是挫折教育,是当时不得已、难以改变的生活。但必须承认:面对挫折、经历挫折,尽力解决挫折,能让人的内心世界变得坚韧和强大;逆境,往往锻炼人,铸就生活的强者。而当下学生优越的物质条件,“唯有读书高”成了他们的唯一,少曾经历挫折。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得到的是优越的物质条件,失去的是承受挫折的心理历练。日本的孩子以单薄的衣物过冬,即便寒冷也克制不加衣物保暖,他们对下一代的心理历练,值得我们思考。

二、对孩子的溺爱,挫折教育的缺失,让教育对孩子让步,让家庭、社会承受揪心之痛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集父母辈、爷爷辈多爱于一身,家长从心底拒绝孩子承受挫折,他们认为自己吃苦就是为孩子不再吃苦,免不了对孩子溺爱、纵容、护短。有了溺爱他们的长辈做坚强后盾,逼得教育方式和手段一再退让,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以斗气、吵架、离家出走,甚至用“自残”的方式来回应。挫折教育的缺失,造就了不少心理阴暗、性格暴戾、情感冷漠的娇子。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追本溯源,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有问题,如前文所说,硬币的亮面因光源长期灼热,而硬币的反面因忽视长期阴冷。冷热的强烈反差,经不起淬火而畸形爆裂。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欣赏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双驱并行才是教育的务本之举,本立而道生,非一朝一夕之功。

三、开启挫折教育,让挫折教育成为常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是挫折教育的启蒙。作为普通凡人,不能授天降之大任,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则是祖宗最朴素的挫折教育。如何在学校开展挫折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办学思想上,思想是行为之先导,双清区佘湖学校的校训是八自教育,即“自理、自制、自学、自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每当学生在周会课齐背校训时,即是我构思的挫折教育的思想背景。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学生,务必成人,力争成材”,成堂堂正正的人,成顶天立地的人,成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的人。成人,是挫折教育的蹒跚起步,也是挫折教育一以贯之的持续发力。其次,挫折教育应凸显在校园文化上,要让学生认识挫折、承受挫折,克服挫折,校园文化的设计则要紧紧围绕学生本人。校园文化应原始接受学校小主人天真的思想、稚嫩的语言;校园文化应欣然接受学校小主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舒缓经受挫折的阵痛;校园文化应真切接受学校小主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只有呈现鲜活的事、灵动的人的校园文化,才有扑面而来的教育气息,才有充满生机的教育驱动力。最后,挫折教育进课堂,才是挫折教育的落脚点。记得一堂排球赛课,学校两队实力悬殊,但弱势的一方不气馁,配合协作,打得异常顽强、勇敢,这就是生动的挫折教育。胜,不妄喜;败,不惶馁。其实,生本课、周会课、思品课、班会课,都可开讲挫折教育;作文、演讲、队活动、班训、班规、黑板报、手抄报都可开展挫折教育。贵在用心,重在渗透,巧在延伸,关键在坚持。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