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循环,3个月前,这对邵阳市区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而现在,已不再新鲜。
“这3个月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回家的路线变畅通了。但同时,路上想得最多的是这条路可不可以走,哪里好停车?最无奈的就是开到路口了,却发现不能左转,只能一路直行找地方掉头。”5月7日,市民刘丹谈起邵阳市区施行单向循环交通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一口气连说了好几个“最”。
2月3日,市区施行红旗路城北路单向循环交通组织;3月11日,实施人民广场单向循环交通组织。刘丹是有车一族,家住红旗路,在西湖路上班。她的日常出行路线,恰巧被市区设置的首批单向循环区覆盖。
数“最”并吐,不仅是一个普通车主的真情流露,也是单向循环交通对邵阳市区交通变革之深度,创新之力度最直观的体现。
那么,单向循环究竟给市区交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市民感觉如何?下一步还会如何调整?这些,是每一个城市交通参与者都关心的问题。
以变保“畅”:
循环区内效果看得见
5月7日,红旗路上车流不息。各路车辆自西向东,有序行驶。出租车司机秦国兴载客前往新华书店。
“现在红旗路上有三个车道,只要不逆行,从西向东都可以开。但是最左边是公交车道,是专门给公交车反方向行驶的。所以,只要有公交车从东开过来,我们就不能占道。”路上,秦国兴向乘客解释道。
在红旗路上载客,秦国兴有喜有愁。喜的是路上畅通无阻,可以一口气从西端开到东端。愁的是万一客人要去的地点较远或者方向相反,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轻松掉头,而且很有可能需要绕路。“万一绕的路很堵,那就麻烦了。”
尽管如此,在大部分市民看来,红旗路、城北路能够如此畅通,放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作为老城区的主干道,红旗路宽仅10至12米,城北路宽仅10米,车流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以前在上班高峰期时段,我去位于城北路的市政府,一到与中心路交汇路口就堵得寸步难行,步行5分钟能够走完的路,开车需要15分钟甚至更久。”市民马女士连呼以前只要一大早开车去城北路,心里就直发怵,“现在真的好了很多”。
由于公交车不受单向循环限制,可以通过专门的公交车道实现双向行驶,所以城区交通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公交车出行的便利。邵阳学院大学生李希平时出行主要靠搭乘公交车,他对市区实施单向循环交通非常支持:“现在的公交车比以前更快,到站也比较准时了,这多亏了单向循环。”
据市交警部门数据显示,红旗路、城北路以前每小时车辆通行量为600辆次,现在通行量提升了3倍,为每小时1800辆次。包括人民广场在内,市区单向循环区域内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63%,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比例由原来的8%提升到12%,道路通行能力、车辆通行速度均大幅提升。
以革促“通”:
循环区外矛盾如何解?
然而,伴随着单向循环区内交通质量的提升,质疑声也随之出现。有人抱怨:“其他路段变得更拥堵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与红旗路、城北路同为东西走向的宝庆路,紧靠此片单向循环区的南侧,也是分流该循环区交通承载压力的“主力军”。5月8日上午8时14分,从宝庆西路驾车前往城南公园的陆先生被红灯“拦”在了宝庆路与西湖路交叉的路口,东西向的各色车辆排起了“长龙”,但陆先生不慌不忙:“别着急,虽然这个路口的车多,但一方面执勤交警还比较到位,另一方面信号灯也设计得比较合理,所以应该不会真的堵车,就是开得有点慢而已。”
3分钟后,等待的车辆陆续通过路口。而在双拥路与宝庆路交汇的T型路口,陆先生的车并未遇到红灯。到达城南公园时,为8时22分。
这与市交警支队交管科副科长唐军民对循环区外交通“拥堵”的解释不谋而合。
“我们对整个市区交通的调控方向就是‘削峰填谷’‘控密补疏’。”唐军民说道。“削峰填谷”即对早晚高峰期的车流量进行分流,增加低谷时段的车流量。“控密补疏”则是控制重点路段的车流量密度,将其引导到车流量稀疏的路段。通过调节,使市区车流量从时间、空间上实现整体均匀分布。“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单向循环区域内保‘畅’,非单向循环区域的干道促‘通’。这是在当前邵阳市区道路条件有限,车辆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经过多方仔细调研后,做出的平衡。”
唐军民拿出了车管所上牌的统计数据,解释道:“现在市区平均每天约有100台新车上牌。如果不能有取舍地保‘畅’促‘通’,那么结果显而易见——车辆越来越多,一到高峰期,每条道路都会堵得水泄不通。而仅靠交警警力维控,无法达到理想通行效果。”
目前,宝庆路由西往东方向的路面较为通顺,但由东往西方向车流量相对大一些,这就是受旁边单向循环区影响而形成的现状。近日,交警部门对沿线路口信号控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比起以前,大部分车主表示“只是等红绿灯时间较长而已”“可以接受”。
“不便”到“便”:
配套服务还将改善
事实上,交警部门在保“畅”促“通”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对市区信号灯放行模式进行了优化。二是通过限行放行调整了车流。如人大路往宝庆路实行了“限左”。三是增加了重点路段的执勤警力。四是通过设置护栏,规范行人横穿马路行为。同时,通过对西湖路、敏州路、邵州路的车流量进行综合优化调控,让市区车辆通行整体情况明显好转。
但仍有部分车主表示“不太适应”,尤其是在单向循环交通组织实施初期和单向循环区局部调整期间,一些车主因不熟悉单向循环线路而绕远路,甚至违章,因此颇有怨言。
家住铁砂岭的彭先生直言不讳:“在单向循环施行后,我作为车主,确实感受到路面畅通了,出行更快捷了。但在路上跑的时间也更长,花费的成本也更多了。另一方面,我们本地司机对施行单向循环后的路线路况都不太熟悉,外地司机更不用说,希望交警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路标,方便出行。”
对此,唐军民解释道,目前,相关手机导航软件已经将市区包含单向循环线路在内的最新线路进行了更新,路面新的标识标牌也基本到位,大家可以根据导航提示行驶。同时,他提醒广大车主,要多注意路面的标识标牌,避免因交通违章而遭到扣罚。
下一步,市交警部门将回应车主期待,进一步引进高新科技,令路面标志标牌更醒目清晰。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市区将完成一个全域范围的交通组织调整。那么,市区单向循环之路将如何继续拓展,最终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