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不平凡。北京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来京工作人员快速办理引进手续。上海推出了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聚焦13个重点领域招才引才。南京实施人才“举荐制”,不重学历、职称,只看能力,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通“绿色通道”……一场争夺人才智力资源的“大战”悄然在全国各地打响。
与一线城市、发达地区财大气粗“猎头”式抢人方式相对的是,大多数县乡一级地区因生活条件差、成长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吸才难、招才难、留才更难的“三难”局面。即使一些单位好不容易培养了“拿得出手”的苗子,也会很快被一些上级机构“遴选”挖走,一些地区人才领域“失血严重”。在此情形下,广大基层地区唯有迅速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探索出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活力更足的引才聚才机制,构筑“引、育、用、留”并重的引才聚才格局,方能在“抢人大战”中守住阵地。
要贴近需求引才,为我所用。“碧梧栖凤凰,深水养蛟龙”。基层引才要结合本地实际、本地需求“筑巢引凤”。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引才过程中存在“学历崇拜”“名校情结”,部分引进的人才“用不起”、“留不住”、“水土不服”,难以发挥应有的人才效益。因此,要解决站位不高、思想僵化、认识不足的问题。当前,基层引才当以摸清实情为前提,以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为考量,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落脚点,实现人才引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基层引才还要以转变思路为关键,摒弃“唯学历论”,主动降低学历门槛,精准引进当地最急需的、最迫切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破解基层发展动力不足、社会矛盾复杂、服务水平不高等难题。
要突出优势育才,提升能力。“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下万年松”。基层育才要结合自身优势,树立“基层锻炼是最好的锻炼,基层实践是最好的实践”理念,筑好育才“孵化器”、铺好育才“快车道”,让人才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选派优秀人才参加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让广大优秀人才在一线磨炼、一线成才。要盘活现有培训资源,通过邀请“产业能手”、“行家里手”现场授课,选派本地“土专家”、“土博士”传帮带等方式,让广大优秀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本土人才培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本土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便捷、更大空间和更好平台,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其所能。“物尽其材,人尽其用。”要突出人才的特长优势,综合运用谈话谈心、实地探访、考察考核等形式,对引进的每一个人才进行精准画像,建好人才资源数据库,并且通过职位比对、岗位匹配等方式,尽可能让更多人才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要突出人才的专业能力,根据基层发展需要、具体岗位需要,看谁更优秀、更适合,把合适的人才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作用。要突破人才的年龄界限,大胆发掘使用年轻人才,实施超常规的培养人才工程,采取重点跟踪管理、精准实施“滴灌”、预留领导职务等方式,让事业需要的优秀青年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要抓住关键留才,留住其“心”。“常格不破,人才难留。”要搭建好一个能够真正施展才干、建功立业的平台,以环境优势吸引人,靠公平公正凝聚人,用干事创业留住人。完善关爱激励机制,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撑腰打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加强人文关怀,让广大人才在艰苦环境中活得更加有尊严;加强政治关怀,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良好风尚和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邵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