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百里侗文化长廊的皇都侗文化村、漫步在素有“布达拉宫”的芋头古侗寨、走在玉带河两边的河道旁……4月8日,走进神奇通道,处处可见写生师生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身影,成为侗乡一道靓丽的观光旅游风景线!
“通道的侗锦与银饰很有特色、侗文化非常浓、侗族建筑保存得很完好、人文风光奇特,这与我们服装专业很契合,所以我们选择来这里写生”。来自湖北软件工程学院的李建强副院长如是说。
通道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是红军长征伟大转折之地。近年来,该县着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写生创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画家、写生师生及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年初以来,有北京水墨和薛氏画院、湖北软件工程学院、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特教学校、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等10余所大中院校师生及画院的画家们前来写生创作。”通道上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陆运銮介绍。
近年来,该县加强侗寨景区建设与保护,投入数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通村寨公路硬化全覆盖;投入数千万元加强申世遗侗寨的保护与修膳,使申遗侗寨的活态文化与原始风貌得以完好保存,成为广大游客与写生创作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旅游观光与艺术创作首选地。
“这里民风淳朴,侗寨建筑很有特色,生态环境与城乡卫生都很干净,让来写生的师生们感觉就是爽。”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刘永东感慨道。我们来了好几天了,并带领学员走了好几个侗寨,深深感觉到通道侗寨景点多、写生题材丰富,写生基地在管理与安排上也很规范,以后每年会带学生来。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多的风雨桥与鼓楼,感受到这儿很美,来了还想来。”写生学员李晟根乐呵呵地说,他把拍的照与画的作品传到微信朋友圈,不但点击率超高,而且还有好多同学想来这儿旅游观光。
据悉,目前有武汉工程大学、湖南省工业设计学校、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等40余所学校把通道作为美术定点写生实践基地,每年来通道写生创作的师生达21.3万人次。今年1-3月份,前来写生创作与摄影的人员达4.6万人次。 (胡益龙 彭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