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我说的都对,为什么孩子不听?3月4日下午,市心理学会和市小记者协会在市松坡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心理公益讲座《亲子沟通,从懂他开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现场演绎,给家长们补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一课。
说话就等于沟通么?针对家长们通常自以为正确的说法,来自邵东一中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萍帮助大家澄清了沟通的三个误区。一是自以为是,总是用讲道理来沟通;二是总是重复无效的沟通模式;三是总是站在长辈的角度,没有平等的心态。
沟通是什么?是通过语言或其它符号,将一方的讯息、意见、态度、知识、观念乃至于情感,传达给另一方,对方接受并有所反馈的过程。在情景训练中,李萍让现场的家长们结对扮演亲子角色进行了两种模式的沟通。
第一种沟通中,“孩子”说:妈妈,我做得不好,你还爱我吗?而“家长”指责“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你看邻居小明为什么能做得那么好?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怎么那么笨呢?家长们互相换位模拟,体验被指责的感受。一位刚扮演完“孩子”的妈妈黯然说道:“感觉好难受。”而一位旁观的家长在递过来的话筒前,竟然未语泪先流:“我平常就是这样跟孩子对话的。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第二种沟通中,面对同样的问题,“家长”跟“孩子”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眼神对视,双手捧着对方的脸:我看到你已经很努力了,我为你骄傲。你是妈妈的孩子,无论发生任何事我都爱你。在我眼中你是最认真的那一个。妈妈会陪你渡过这最不开心的一刻。
在接下来的正向语言回应训练中,家长们进一步体验到语言暴力和肯定回应的区别,明白到“给予肯定使孩子保留了他们的尊严和自信。大家学到了亲子沟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诀窍:懂,才是爱的前提!关注事情是为了控制,关注心情是为了爱。不少家长在谈学习感受时,都说以前有错,以后要改,并希望今后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