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市区某大型医院儿科门诊,一场家长间的讨论进行得十分激烈:
事件的起因是医生在对一名七八个月大、咳嗽等症状比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初步检查后,建议家长带幼儿去拍一张X光胸片来确认幼儿的肺部情况。对此,这名幼儿的母亲马上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十分坚持地对医生说:“可以抽血,哪怕是住院都没关系,但就是不能照X光胸片,因为辐射会对小孩造成伤害。”尽管医生再三解释,但这位母亲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无奈之下,医生只能根据初步检查的情况,给幼儿开出了一些治疗的药物。
看到这样的一幕,排队等候的患者家属不禁议论起来:有人说,照多了X光不好,会致癌;有人说,X光没那么可怕,看病的时候照照没关系;还有人说,X光可以很好地检查出是否患上肺炎,所以小孩每次咳嗽,他都要求医生开X光胸片检查……
那么,X射线检查到底对人的伤害怎样?
普遍存在的电离辐射
“X射线是一种电离辐射。要了解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辐射的相关知识!”市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科科长、放射卫生专业主任医师吴海燕表示。
电离辐射又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类。天然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地球本身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事实上,人类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天然辐射的照射,天然辐射可以从外部对人体引起照射,也可因空气、水、食物中含有这些放射性核素,通过吸入或食入体内造成内照射。经调查,邵阳地区的天然辐射量一般不超过0.2微西弗/小时,这种剂量的天然辐射人类已经适应。除受到天然辐射外,人类还经常受到各种人工辐射,主要人工辐射源包括:核爆炸、核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源、工业应用、医疗照射以及消费品中应用的辐射源。“人们常说的照X光,就是使用X射线进行体检和疾病诊断,包括普通X射线透视、摄影和CT检查等,这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人工辐射,也是最需要我们注意的。”
正当化原则是前提
“正是由于人们对电离辐射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加之低剂量辐射的影响往往是远期效应,所以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认识:要么担心辐射的危害很大,从而‘谈辐射色变’,拒绝一切X射线检查;要么认为辐射没那么恐怖,所以对辐射毫不在乎,在普通X射线摄影可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仍要求医生做CT检查。”吴海燕说,其实这都是不对的,人们应该对包括X射线在内的电离辐射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尽量避免过多接触,但在有正当化理由必须要接受X射线诊断时,则应该理性对待,不必过于担心。
“使用X射线诊断的正当化理由,就是以明确疾病诊断为目的,在没有优于X射线检查的其他方法时才使用X射线检查。不论是医生还是受检者,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吴海燕说,目前在医疗实践中,使用X射线进行诊断的正当化原则遵循得并不好。“有时往往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检查并确诊的疾病,但仍然使用了X射线检查;普通的X射线检查就可以明确疾病的情况下,仍要求使用放射剂量更大的CT进行检查,这都是不应该的。”
做好防护,减少不必要照射
“X射线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只要有正当化理由,市民不应该也不必刻意去回避。”吴海燕表示,X射线对人体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两种: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就是当人体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照射后肯定会出现的效应。从这一点来说,目前使用的X射线诊断设备,其使用的剂量范围对受检者难以出现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小剂量照射的主要危害,如人们常说的引发癌症等,但由于发生这种随机性效应的几率很低,癌症等疾病的病因很多且机制也很复杂,所以只要是有正当化理由,人们还是不用过于担心。
当然,要尽量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有一些“硬性要求”是必须要坚持的。比如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角度来说,不能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婴幼儿、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非特殊情况下不能对受孕8-15周的育龄妇女做下腹部X射线检查,孕妇或育龄妇女不做腹部或骨盆的X射线检查,尽量用胸部照片检查替代胸部荧光透视检查等。
与此同时,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做好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也是必须的。我国现行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对邻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吴海燕提醒广大市民: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一定要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注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育龄妇女及孕妇等,更要引起重视,务必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