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时刊发长篇署名文章《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深刻阐释了这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此次修宪建议共21条,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修改补充。建议公开发布后,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笔者认为,这次中央提出修宪建议,正当其时。
一、宪法要与时俱进,反映人民权利和发展成就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稳定性、连续性,没有稳定性、连续性,就没有严肃性、权威性。但是,宪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也是相对的,它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修改补充。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宪法,载入人民权利,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先后产生了4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其中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进行了4次必要的修改、修正,及时反映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成就经验。
二、这次宪法修改是我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2004年修改宪法至今,已有14年,期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变化,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17年10月,我党胜利召开了十九大,对我国历史方位作出了全新判断,指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确定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修改宪法提出了要求。
三、宪法修改是将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的必经程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开启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狭隘的一党私利。因而,在我国,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完全能够实现高度统一。事实上,我国宪法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出来的,是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新经验,只有经过法定程序,才能由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人民意志,从而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4年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有这一切,只有通过修宪程序载入宪法,实现宪法内容的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体现宪法的权威,更好地贯彻依宪治国战略。 (作者系邵阳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