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由市心理学会和市松坡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心理公益讲座和心理沙龙活动,为我市一群关注亲子教育和家庭和谐的心理学爱好者们开启了新年的成长之路。这是市心理学会举办的第一百二十八期心理公益讲座和第八十期公益心理沙龙。在以后的心理讲座活动中,邵阳市小记者协会也将组织小记者的家长们参与。
当天上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张凯主讲了心理讲座《如何与处在情绪中的孩子沟通》。一般情况下,处在情绪里的孩子很难听进家长们跟他们讲的人生大道理,缺乏同理心的对话往往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张凯以家长和心理专家的双重身份,以如何高情商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为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案例分享、互动讨论等,为大家做了一场能感知、有体会、高收益的讲座。告诉大家,“沟通的黄金法则是——先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同时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简而言之:先沟通情绪,再沟通事情。”
已为人母的陈女士说,这堂课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要容许孩子有情绪,并且协助孩子表达情绪和调适情绪;和处在情绪中的孩子沟通,要先读懂孩子的情绪,再跟孩子沟通相关事件;和孩子沟通时,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肢体语言甚至比内容更重要;我们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通过学习,感觉自己离好家长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希望下次还能参加这样的讲座,学习到更多的育儿知识。”
另一位家长胡女士表示,听课以后收获颇丰,特别是一位父亲的分享让她深有感触。这位父亲提到,他女儿因上课指出老师的错误,被老师批评,发生冲突。回家后,他妻子没有安抚孩子情绪,反而生硬地批评她不懂事,孩子的坏情绪因此全面爆发。而他的做法与妻子截然不同,首先倾听孩子诉说事情的经过,表示理解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得到舒缓和释放后再引导孩子如何处理这件事。胡女士说,她的孩子也因为同样的事情跟班主任发生过冲突,当时她的处理方式也是像那位妈妈一样,没有做好。通过这堂课,她明白了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随意评价孩子的对错,孩子的情绪得到接纳后,他们才会乐意跟家长谈实际问题。
一位年轻的女孩称,虽然她还没有孩子,但仍听得兴致盎然,因为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与孩子的沟通,还能很好地扩展到与其他人的相处当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众生均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与换位思考是大前提,再加上课上所提到的沟通技巧,相信能帮我有效避免生活中的许多不必要的矛盾纷争,也是自我成长修行路上很重要的一课。”
当天下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杨立芳主讲的心理沙龙《解读家族树,探索爱的传承》,通过专业手段帮助大家“明晰本人和家庭问题的层层根源,进而提升内心力量,激发生命热情和动力。”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心理学知识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主动学习和自我提高来寻求亲子教育、家庭矛盾等问题的解决。邵阳市小记者协会今年也将在亲子互动和家长教育方面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