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业兴邵进行时·新邵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邵县 开拓创新 让大美“湖南之心”更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18年3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邵县 开拓创新 让大美“湖南之心”更美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肖山河 肖斌辉 廖湘京
新邵大新乡玫瑰花基地。谢冰 摄
新邵县工业园区一角。谢冰 摄
新邵县潭府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谢冰 摄
新邵县白水洞村易地扶贫帮扶安置房。谢冰 摄
新邵县潭府乡猕猴桃基地。谢冰 摄
新邵县枫树坑水库。 谢冰 摄
 

新的方位和论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战略,也带来了新机遇、新希望。2018年,新邵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努力建设大美“湖南之心”。该县预期生产总值增长达7.5%,财政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

突出质量与效益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2018年,新邵县将牢固树立“产业兴县、实体兴县”思想,重点推动医疗健康、循环经济、化工冶炼、旅游文化、富硒农业、商贸物流六大主导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56.9亿元,增长11.9%;规模工业总产值229.6亿元,增长13.8%;入库工业税收2亿元,增长5.6%。加快“一区四园”建设。加快推进新邵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年内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15万平方米。加速企业落地投产。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造纸、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要效益、创品牌。

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完善“一核一环三线四区多点”旅游格局。加快白水洞风景名胜区综合开发步伐,做好白水洞景区创4A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创建3A景区。加快坪上木屋小镇及高铁新城游客接待中心和路网建设,打造北美枫情一条街。做大做精以清水村、白水洞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推动三禾、江村等24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新邵源科万商城建设,新建湘中快递电商创新产业园。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网点建设,升级改造15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2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及15个扶贫示范网店。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面积93万亩、总产31.5万吨。进一步加快富硒农产品、中药材、果蔬和油茶等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扩大猕猴桃、葡萄、紫玉淮山、大棚蔬菜等产品影响力。力争全年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家。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农业等新型农业生态,实现农业产业多样化。

突出长远与后劲

全力推进项目工作

2018年,该县将组织筛选、策划60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完成30个重点项目资料编制及论证;收集整理新增40个入库项目;着力包装坪上木屋小镇、雀塘循环经济特色小镇等11个PPP项目。积极抓好争资争项,确保全年到位上级各类资金16亿元以上、融资到位22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引进“三个五百强”企业1家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每个主导产业引进2个以上标杆企业。

启动建设重点项目60个以上,完成投资48亿元以上,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0个以上,完成投资38亿元以上。在积极推动产业项目、民生项目、旅游项目、城建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通自然村水泥路及贫困村公路建设861公里。

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力争年内实现全县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完成严塘35千伏、迎光35千伏变电站工程;加快“智慧新邵”平台、“气化新邵工程”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力争行政村4G覆盖率达100%。

突出融合与互补

持续加快城乡建设

深入推进“三城同创”。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全面启动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推动大新街、酿溪大道等主干道的提质改造,完成文化路、黄家冲路及其他主要路网建设和小街小巷改造扫尾;提质扩容新邵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资江右岸沙湾段、疗养院段和左岸江南雅苑段风光带建设;进一步加快临江、新阳、柏树三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和农贸超市建设;完成城区公厕、酿溪镇辖区内旱厕改造和垃圾中转站、公交车停靠点建设;完成高层建筑、临街房屋立面、资江风光带的亮化工程;搞好空中网线整改和城区街道改造;加快新邵公园、湖阳公园、滨江公园、七秀公园建设步伐。

进一步巩固禁炮、殡葬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渣土运输、交通秩序、“八小行业”整治成果。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产业基础。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突出脱贫与增收

切实抓好精准扶贫

该县将全面完成67个贫困村退出,确保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

抓实产业扶贫。重点扶持农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光伏、金融、电商、旅游、科技等七大扶贫产业。

落实扶贫政策。继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教育助学、医疗健康、劳务协作、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加快农村公路、电力、环境卫生整治、薄弱小学改造、村级卫生室、综合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同时,积极探索非贫困村扶贫工作机制,根据贫困户密度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和帮扶力量,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

突出改革与创新

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新邵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下放一批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财政相对独立、实行灵活的薪酬制度”等改革措施,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体制,真正把开发区建成“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滚动发展”的经济区域。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加大对资产使用、处置及收入的监管力度。

探索白水洞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征地拆迁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新邵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暂行规定》,努力构建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和高新技术企业、专项技术发明和企业品牌奖励资金,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新增成果转化15项以上。

突出民生与保障

努力发展社会事业

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全面落实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大就业创业培训扶持力度,促进充分稳定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做优一中、提质二中、做大八中、做强职中。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城区大班额等问题。全面完成大坪文体活动中心和一中体艺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县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完成乡镇和村级文体广场建设。

持续推进“三下乡”活动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扎实发展卫计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一村一辅警”,以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为抓手,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有效防控各类社会风险,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