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下帷幕的邵阳市委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突出实体经济这个重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旅游立县”的新宁,在按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快进键”的时候,如何扛起振兴实体经济的责任与担当?
2月24日,新宁县委副书记、县长谭精益在谈及2018年新宁县产业发展时表示,新宁要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全局,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产业链为抓手,着力培育发展水电、电子信息等九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新宁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个突破形成核心竞争力
以工业旅游融合为突破,打造新亮点。充分发挥农产品、工艺原材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加工。鼓励和支持以传承民间工艺为主的旅游商品生产,深度开发竹编雕刻、梅花鹿、铁皮石斛、淫羊藿等产品,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家以上。大力发展以传统工艺技术展示、工业文化传承为主的工业旅游,新增1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以招优选强落地为突破,增强竞争力。围绕园区电子、裘革鞋服等主导产业,招优选强,在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引进一批有利于增强产业实力、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支撑作用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税收回报多、辐射带动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旅游优势,结合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和专业设备制造两大支柱,依托园区特色产业,促成裘革产业抱团发展,将电子和鞋业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加快园区中小企业培育和孵化,积极做好标准厂房建设和投产工作,引进一批企业进驻标准厂房,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以壮大新兴产业为突破,培育增长极。支持众发生物、永踏运电器等新兴产业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扶持裘革产业抱团发展,建设养殖加工一体化基地。以鼎森药业、永鑫药业为龙头,抓好中药材加工及配套中药材市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物流业加快发展步伐。鼓励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2%以上,真正把新兴产业培育成工业崛起的“驱动器”。
以集聚产业要素为突破,打响园区牌。加快推进白沙湘商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桥、汽、通信网络、灯化、绿化等设施建设;建成一期三纵三横园区道路;完成湘商产业园81座房屋的拆迁安置工作,初步建成湘商产业园安置小区;完成学校、公租房和中小企业服务、创业、科研三中心及保税仓建设;启动湘商产业园污水处理系统项目建设;完成永安电子产业园招商并开工建设;年底建成锌合金烤漆仿铜门项目、绿缘果业扩建等项目;积极引导家家红、山立等企业退城入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四大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 把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着力搭建开放发展新平台
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核心阵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动力源。
大手笔谋划。坚持“扩园调规”与“扩权强园”并举,积极做好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实行“多规合一”,切实为园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园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进程,最大限度赋予园区经济管理权限,推动“园区事项园区办结”。重点优先保障园区用地,做大园区规模。
大力度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进园区土地连片征拆,调高土地储备总量。完成永安工业园配套设施,建好裘革产业园基础设施。
大规模招商。坚持以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既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抓“铺天盖地”的小项目,继续实行县领导带队分片区招商模式,大力开展经常性工业招商活动。提炼、整合和明确招商优惠政策,制订新宁招商推介模板,真正让客商对投资新宁的利好实现可知、可信、可预期。坚持一手抓园区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园区标准厂房招商,力争建成一片厂房,入园一批企业,培育一批企业入规。
● 把项目建设与培育市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拉动增长新支撑
新宁围绕规模工业增加值要实现增长8%这一目标,在加强企业运行强度、稳定企业生产、促进产品销售的基础上,将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支撑。
狠抓企业培育。坚持“抓大不放小”,既积极引进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又大力培育小微企业,通过强化业务指导,落实激励机制,推动一批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群体效应,形成增量。
狠抓产品转型。坚持“高端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半成品向成品转变、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单一的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和制造服务化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
● 把壮大融资与破解难题结合起来,着力拓宽筹资融资新渠道
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拓宽筹资渠道,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
壮大融资平台。重点抓好园区融资平台建设,将园区优质资产打捆纳入融资平台,做实、做大、做强平台公司资产,不断提高平台投融资能力,加强与银行的对接,积极争取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鼓励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上市,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年内力争培育新三板企业1家。积极开展银企恳谈活动,组织各商业银行落实贷款计划,确保融资全面到位。
完善融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撬动社会资本,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重点依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高对单个企业的担保融资额度,并积极探索“过桥资金”的做法,实现与“长期资金”的对接。
● 把创优环境与帮扶企业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稳定增长新机制
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实施企业帮扶工程,重点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真情结对,精准服务”专项行动。
抓全覆盖减负。坚持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为导向,全面落实上级降税政策,积极推进“营改增”,清理中介服务,尽力降低企业电费、水费和物流费用等,全方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加快归并“五险一金”,并逐步与沿海发达地区接轨。
抓零距离服务。继续实行并健全“企业服务站”机制,组织力量驻点跟踪服务,由等待反映问题变主动查找问题,由宏观指导变具体落实。继续加大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真情结对,精准服务”专项行动力度。通过各挂点领导挂点,责任单位和服务站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帮扶。重点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建设环境、项目申报、融资、用地、招工等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抓精准化帮扶。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按照重点工业企业“真情结对,精准服务”的要求,精准帮扶企业,集中攻坚问题,限期化解矛盾,努力使一批企业逐步摆脱困难,重现生机与活力。
三大产业筑起发展新高地
推动现代农业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巩固粮食、烟叶、脐橙等主导产业。围绕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打造一批上规模的原材料基地,做大做优油茶、茶叶、中药材、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
紧扣“围绕旅游办农业,办好农业促旅游”的思路,依托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定制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将农业培育成“接二连三”的增收产业、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新型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营利模式,依托脐橙基地、苗木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突出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增加优质农副产品供给,打造新宁特色农业品牌。
打造生态工业产业集群。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新宁把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和发展旅游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一区两园”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以发展生态工业为方向,重点打造好“四个集群”,即:以山立水电和金鑫电子为龙头的机械电子制造产业集群;以老佛爷裘革和兴雄鞋业为龙头的裘革鞋业制造产业集群;以满师傅、家家红、永鑫为龙头的食品药品制造产业集群;以寨子背风电场为龙头的风电产业集群,推进生态工业集聚发展。
逐步拉大园区构架,加快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保税仓、服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中心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积极推进山立水电、家家红等企业“退城入园”。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实现园区机构升格,充分激发主动性,真正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切实抓好《壮大工业实体经济的十条意见》的落实,加大园区工业的投入,有效解决用工、用地、融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做大现代服务产业。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契机,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培育发展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业,打造商贸流通服务新体系。创新“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目标,加快电商扶贫产业园建设,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电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健康、教育、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