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加强社会治理、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将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成为城市基层管理者和组织者的主攻方向。我们要扎实推进“三项”工程,做好新时代社区治理工作。
以党建引领工程为龙头,全面提高党对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力。一是选准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通过组织选派、公开选拔、择优选聘,把那些“讲党性、素质高、敢担当、有水平、作风实”的人选配充实到党组织班子之中,让社区党组织班子既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又党性纯正,可信可靠。二是从严管理党员。要按《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严肃党的政治生活。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让社区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对于不合格党员,批评教育一批、纪律处分一批、劝退除名一批,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三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要善用新思维、新媒体、新理念,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党建活动的感染力、鲜活力、凝聚力、亲和力。推行“互联网+党建+服务”新模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以平安创建工程为重点,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工作和谐度。一是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街居干部、社区志愿者、栋组长及网格党员,织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做到矛盾纠纷有人调处、群众诉求有地方反应、守栋护院有人负责、安全隐患有人排查,真正使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不留死角。城西街道6个社区共划分成25个网格单元,将政策宣传、信访化解、创文创卫、计生服务、矛盾排查等社区事务均纳入网格之中,实现了“小网格、大功能”、“小网格、大作为”,既压实了干部责任,又方便了居民群众。二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一支专职与业余相结合的人民调解队伍,确保社区居民矛盾发生时有人管、及时管、管得了;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与队伍,对社区吸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有效管控与帮教;社区发挥好在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警、防控、协作”三大机制的积极作用,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清除社区居民身边的“毒瘤”与安全隐患。对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要坚持露头就打、从重从快。特别是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以共治共享工程为主线,稳步提高城市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幸福感。一是组织联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社区党组织为总揽,建立一批服务群众、来自群众的社会公益组织,通过社区组织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近年来,城西街道按照“地域相邻、职业相似、年龄相仿、兴趣相近”的原则,在各社区相继成立了门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各种社会和群众组织13个,吸收居民会员2000多人。二是设施共享。通过政策引导、健全制度、主动对接,动员辖区单位将本单位的文体设施对居民进行有限开放,将闲置的房产设施移交社区进行公共利用,让辖区单位和组织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一支生力军。三是文明同创。在社区制定具体管用、易于接受的“社规民约”、“文明守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其中;广泛开展文明院落、文明栋组、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在全社区形成一种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面向辖区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农民工及残疾人、低收入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活动,给予他们精神慰藉、情感关怀、心灵润泽及物质帮助,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新时代社区治理成就。
(作者系大祥区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