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广告
3上一版
 
超预期“成绩单”传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号
成都发现大规模汉代崖墓群
安宁祥和深入民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预期“成绩单”传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号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申铖 刘红霞
 

6.9%的增速、1.6%的通胀、超过13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18日公布的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向世界亮出一份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总量不仅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更在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上蹄疾步稳,为经济注入中长期发展动力。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新气质,成为过去五年中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最新注脚,也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跃上新台阶:GDP首破80万亿元

6.9%——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结束了自2011年开始的增速下行态势。这一转折,加上多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保持住中高速增长,波动更加平滑,走势更加稳健。

中国经济“超预期”,来源于我国对经济运行的高超驾驭和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统领全国上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穿过迷雾、破浪前行。

过去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较高增速、较多就业、较低物价搭配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

过去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更强,城乡差距继续缩小,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过去5年,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更加显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经济更呈现出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的“多稳”格局——

四季度GDP增速达到6.8%,经济增速连续10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经济韧性增强;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创多年来的最低;全年CPI同比上涨1.6%,物价涨幅温和;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逐步回升。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GDP增速实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回升,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区间得到确认。”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说。

展现新活力:经济结构更优效益更好

2017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双双达到58.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18日亮相的这些数据背后,一个活力四射、更高质量的中国经济备受瞩目。

这些亮眼的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新气象: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从“互联网+”到共享经济,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新产品、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长超过50%。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2017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此前两年持续低迷的外贸,2017年实现了14.2%的强势增长,进口和出口更加平衡;全年利用外资规模超8700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

——民生获得感增强。时隔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再度“跑赢”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物价涨幅温和;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中国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评价说。

迈向高质量:今年夯实稳中向好势头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三大定位的背后,推动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2018年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效益稳的‘多稳’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他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有放缓,但市场化程度更高、内生动力更足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将对冲部分投资下行压力;消费升级态势不减,消费整体增速预计将稳定在10%左右;国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大宗商品价格温和上涨,投资品贸易继续恢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要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

展望未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稳扎稳打,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扬帆远行,取得更大的历史性成就。

(据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