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冬日里的坚守
新邵连续十年 保持省级“平安县”
城步五团镇恒洲村171户村民全部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希望的田野铺开动人画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里的坚守
——市一中搬迁项目建设工地映像
记者 李超
 

记者走基层,践行“走改转”。2018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本报多路记者带着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使命,入社区、进企业、下工地、访田间,通过实地采访,着力发掘基层改革发展新亮点,真切感受基层生产生活新变化,生动反映富饶美丽幸福新邵阳建设中的新成就,真实反映基层群众心声和期盼。今日起,本报推出“记者走基层”专栏。

1月4日中午,气温只有3摄氏度,绵绵冬雨落个不停。

在相关负责人的许可和指导下,记者接过安全帽,走进了市一中搬迁项目建设工地。这时,工人师傅刚刚吃过午饭,正陆续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新一中的图书馆已经完成了地下室和地上两层的建设,正在进行第三层施工。从搭好的安全通道进入一楼,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仅供一人通过,记者需要蹲着才能通过。与记者笨拙的动作相比,身边的工人师傅却十分的熟练,一低头一弯腰就快速上了二楼。

三楼施工现场,不同于一二楼的相对寂静,显得十分壮观:脚手架铁管和钢筋密密麻麻指向天空;塔吊的吊臂不时扫过,将建筑材料运送到指定位置;上百名工人师傅分布在各个角落:搭脚手架、运送材料……

架子工文声智正在将铁管一根根扛到指定的位置。文声智是永州人,2011年来到邵阳投靠亲戚。家里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妻子没有工作,全家的花销都靠他搭架子来支撑。尽管清早就要上工,晚上到家已经天黑,但文声智说,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让一家人都有盼头,两个孩子都能上学,他并不觉得辛苦。

在隔壁1号教学楼工地,混凝土泵车正将混凝土输送到楼顶。家住大祥区蔡锷乡的工人唐友平站在附近的电动车旁,吃着刚刚送来的午餐:一盒白饭,一盒芹菜炒猪耳。对唐友平来说,下午2时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泵车把混凝土运送到指定位置,他们就必须尽快把混凝土浇筑好。

项目部工作人员林铮铮说,在工人师傅们加班加点的努力下,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艺术楼和1号教学楼的封顶,其他主体工程预计在春节前完成。今年7月,新一中项目将正式完工。

记者手记

与工人师傅们两个多小时的接触,让记者深深感受到了普通劳动者的乐观与坚守。他们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打拼、不惧苦累,用满是老茧的大手描绘着邵阳发展的美好蓝图,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属于全体邵阳人民的美好明天,更是用一个个杰作诠释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邵阳速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