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手捧一本新书,首先做的便是一嗅它的独特之香。好比莫言书的泥草之香,张爱玲书的幽寡之香,尼采书的沉郁之香。书香犹如一剂迷药,让我沉浸其中;而一读,我便陷入了无尽的孤独。
那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往往需要一个清幽的环境。我无法做到像毛泽东一样于集市亦可读书,我只能追寻那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在月光洒满枝头,蝉鸣渐歇,灯火昏暗之时,我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中游走,情感在文字中跌宕,这样的夜晚又是何等的惬意!
那是一种心境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便也需要心境上的孤独。只有祛除芜杂的思绪,净化心灵的空间,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造的思想空间。
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浮华城市,人如潮涌,众多的人逃避着那不明所以的孤独,而尼采背道而驰,他自信且坚定:“那些听不见歌声的人以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独沉淀中,他写出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作品。而这些作品,又启发了多少同有孤独精神的人?曾几何时,在他人徘徊于畅销书架前时,我在世界名著前久伫不移;曾几何时,在班上流传言情小说时,我一人手捧《百年孤独》,沉迷在那个神奇而又瑰丽的世界;曾几何时,在他人讨论着网络上泛滥的小说时,我在一旁已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别人笑我不合群,我笑他人太肤浅。正是在那些“冷僻”的书里,我才找到了自己孤独精神的寄托,才能秉持着永远孤独的精神,坚定前行。
在人世间,凡事都有得有失,阅读同样如此。当你阅读一本书,便意味着你少了与好友觥筹交错的时间,少了与人闲谈的时间……但对于一个好读书的人来说,这又有何惋惜的呢?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香浸心,何畏孤独?
人生来孤独。是书香化为一剂迷药,浸上心头,让我忘却这孤独;是书香化为一汩醇泉,让我体会这孤独;是书香化为一剂妙药,让我无畏这孤独。
(指导老师:吴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