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整盘谋划,合力攻坚。2012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脱贫80.87万人,今年又有538个贫困村21万人将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建档立卡以来的16.47%下降到2016年底的8.63%,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
金秋时节,宝庆大地处处涌动着向贫困宣战的热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邵阳脱贫攻坚工作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新。
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理念,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作战总纲。
市委市政府在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在工作力量上优先保证。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现场推进会,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市成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以及“危房改造一批”等六个工作推进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总调度,分管领导牵头,并明确了成员单位。全市各级主要领导、部门负责同志靠前指挥、以上率下。
突出“一岗双责”,实行“一票否决”,我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领导抓脱贫工作的大格局。所有市县机关单位都派出帮扶工作队,万余名扶贫工作队员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下“绣花”功夫培育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最大的难点是让贫困对象拥有致富能力。我市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长短结合、短期脱贫、长远致富”的思路,制订不同的“营养菜式”脱贫菜单,弥补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的“营养缺失”。对不同贫困户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搭配,用“绣花”功夫将扶贫扶到了根上。
邵阳县塘渡口镇塘坪村,原先是个出了名的穷村,由于常年缺水,发展产业非常困难,当地老百姓的脱贫之路变得尤为艰难。2014年以来,该村结合实际,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并确定以发展油茶为主打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该村今年70岁的陈红艳,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对象,2015年在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油茶50亩,今年部分油茶树已经挂果,每亩收益200余元,预计丰产后每亩收益在2000元以上,家庭年收入仅油茶这一项就可以达到10余万元。现在她逢人便夸:“搭帮党的政策好,有了油茶树,我不但可以脱贫,连养老都不用担忧了。”目前塘坪村已拥有油茶林1100多亩,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增收。
“今年,我们准备大干一场。”村党支部书记唐小云说。2017年已投入产业项目资金近百万元,用于发展黄桃、猕猴桃、红心柚及中草药等种植业和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
截至目前,全市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近9亿元,其中省重点产业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一批特色产业得到重点扶植,直接或间接带动10余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改善基础设施为致富奠基
走进武冈市迎春亭街道荷塘村易地搬迁点,蓝天白云间,平整的道路、一应俱全的设备、统一外观风貌的小洋楼,让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充满了生机。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