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课桌,封面写着“对联快速入门”的那本载满对联知识的书就静静地躺在里面。每次看到这本书,我就想起了这本书的作者,我的对联老师邹宗德先生。我的思绪就飘回那堂“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最后一课”。
那一天,微风轻拂,吹得人儿笑意浓浓。我带着复杂的心情走进报告厅,我开心,因为学校里特意给我们增加了这样一课,并且将小课堂变成了大课堂;我又难过,因为是“最后一课”。老师穿着他上课时的标配,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让我们觉着很熟悉、很亲切、很温暖。台下除了我们对联班的同学,还坐着众多渴望在对联的海洋里遨游的其他师生,另外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校外对联爱好者,这样的氛围真是难得。
上课了,老师让我们对联班的同学一边重温上学期开启我们对联学习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吟诵《声律启蒙》,展示古人唱读的风采。我相信,同学们放开嗓子大唱的同时,也和我一样内心还带着点“小骄傲”,非对联班的同学分明投来羡慕的眼光。曲终,意犹未尽,掌声不绝于耳。然后老师带我们进入了真情环节,几个能说会道的同学主动上台谈学习感受,老师在一旁看着,眼里满是欣慰之情,便可懂得老师对我们的认可与期待,心中就更坚定那份对对联的信念。画面很唯美,一片温情,一颗真心,千言万语最后汇聚成深深的一个鞠躬和一句真情表白“谢谢老师!”有的同学甚至还泛着泪花,这一刻、这一课,其他的同学都懂,尽在不言中。老师还念了一些同学写的心得体会:“我心中的那片涟漪只为楹联而荡漾”,“自从上了邹老师的对联课,我的语文成绩上升了,凡是语文中有关对联的题目我的正确率都是百分之百”……这些同学的感受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就像马儿在无边草原上奔跑,蝴蝶在万花丛中飞舞,雄鹰在广阔蓝天下翱翔,那种幸福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最令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刻到了。PPT上放映着老师花了好几个晚上辛苦为同学们作出来的二十多副嵌名联,一副副都充满了师生情意。每一副嵌名联对那位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能得到大师饱含深情创作的作品,无疑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礼物。对老师来说更是一种看到学生很开心时的满足。那种“下一副会不会是写给我的”的期待在每一位同学心里波涛汹涌着,正如老师说的心里直打鼓。老师在展示这些嵌名联时,先让我们根据同学名字的每一个字组词、立意,他将自己构思的技巧教给了我们,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份丰厚的收获。
接下来,老师开启了点评学生作品环节。老师细致讲解,用心为我们改正不足,也给予机会让我们做一做“小老师”,有奖问答,全场气氛活跃,个个跃跃欲试,沉浸在对联世界中无法自拔。大家都为自己通过20多节课的学习后就能够创作出对联而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旁听的同学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校长和其他的老师向我们投来点赞的目光!将我们的幸福感推向了高潮!
最后,老师还教授了新的对联知识,讲了自对、借对、无情对等等,我们都巴不得像黑洞一样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全吸收进来,如雏鸟渴望食物,花儿渴望阳光,小草渴望雨露般珍惜这样的“最后”一次机会。
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讲座完美落幕,那感觉就像是一句歌词“风吹花落泪如雨,因为不想分离”。最后我们拍了合照,把一切美好又略带伤感的回忆都定格在那一刻。老师正走出校园,一切激动兴奋最终都得回归平静,那种失落感是人散了我在不舍地看着老师的背影越走越远。害怕结束,可是又不得不。那天中午乃至那天晚上耳畔都回响着《声律启蒙》的旋律,回放着讲座的点点滴滴。心情稍微平复的时候,我给老师作了一副嵌名联:“宗师一代联联妙,德艺双馨样样精。”请老师批评指教,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
这一刻,我依然记得也会一直记得,在那场校本课程之旅中与我邂逅的对联及那位平易近人的、可亲可敬的邹宗德老师。
这一课,我没说它是最后一课,只是因为希望能再有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