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退休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七旬老人创办农耕博物馆
快乐理财老来闲
六十岁到来的时候
杨柳依依春意闹
老了会比才会乐
一次迟来的旅行
妈妈的“无龄感”生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7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旬老人创办农耕博物馆

童中涵
 

4月7日,新邵县太芝庙中心小学组织5年级62班的学生们参观该校的农耕博物馆。这个陈列了各式各样农具的农耕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本校孩子学习和研究农耕文化的乐园,周边乡镇的师生们慕名前来参观。

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创建离不开陈国庆老人的四处奔走。找场地,筹资金,72岁的他用了9年时间,收集了500多件农具。“祖先生计艰辛成过往,我辈发奋读书向将来。”陈国庆说自己创办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为了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美好光阴,发奋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为了收集正在淘汰和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农民生活用品。2008年起,陈国庆带领镇老科协的老同志们走村串户,向乡亲们解释创办农耕博物馆的意义,并抢救性地收集现存的农耕用具和古代的生活用具。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只掉了几片页子的水车,在得到所有者同意后,我兴奋得自己跳进河里扛了上来。”陈国庆说,当时别人都问他,你一把年纪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扛。“别人不懂这东西的宝贵,胡乱抬搞烂了就可惜咯。”陈国庆笑道。

让他记忆犹新的还有一顶民国时期的花轿,因是当地轿会用来接亲的,归黄泥洞村60多户农家的共同所有,加之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破四旧”,轿子被拆分后藏在十多户人家中。“你看这个轿顶和轿杠藏在一家人,花板和轿顶上的木雕小人又是一家。”陈国庆说,为了这顶轿子,他前前后后去了黄泥洞村七八次,最终还是把轿子完好如初地拼接了起来。

2010年,当陈国庆为收集来越来越多的农耕老物件无处安放,四处寻找展览场地被拒绝而烦恼时,太芝庙镇中心小学的高志平校长被他的热心所打动,向他伸出了援手。高校长空出了两间教室,带领学校老师们一起清理和修复破损老物件,并积极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

2015年7月,投资5万余元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终于建成。这间占地200平方米,拥有展品500余件的农耕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现了农耕器具、粮食加工存储、传统习俗等乡村农耕文化的全景图,还用大量翔实的农耕老物件真实再现了祖辈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

“我们通过参观看到了劳动工具的演变、看到生产力的更替,但不变的是蕴含其中无私的劳动付出和农业文明里特有的精神,这些精神,依然传承在还守候这片大地上的人们之中。”这是该校一名老师在参观完农耕博物馆后感言。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